李鸿章想不到,日本敢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张学良想不到,日本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想不到,日本敢于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 罗斯福也没有想到,日本敢于偷袭珍珠港,入侵美国本土; 几千年来,日本的本性从来没有改变,即使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也敢偷袭别的国家,哪怕自己实力没有别的国家强大,他们也敢于赌一下,这就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特点,不可不防。 1894年的甲午战争,放在当时谁看都是日本自不量力,李鸿章一手打造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12艘主力舰艇总吨位32396,里面还有定远、镇远两艘7335吨的巨型铁甲舰,光这两艘船的装甲厚度和主炮威力,在亚洲海域几乎难逢对手。 而日本联合舰队虽然也是12艘主力舰,总吨位40849略占优势,但最大的吉野号也才4225吨,根本没有能和定远、镇远硬碰硬的船。李鸿章算来算去,就是没算到日本的胆子这么大,明明整体实力稍逊,却敢主动挑起海战。 日本早就摸透了北洋水师航速慢的软肋,吉野号航速能到23节,而北洋水师最快的致远舰也才18节,其余大多在14到15节徘徊,日军靠着高航速灵活穿插,把北洋水师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更关键的是,清朝上下都抱着“天朝上国”的侥幸心理,以为日本只是小打小闹,结果黄海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还要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这场赌局日本赢了个盆满钵满。 时间来到1931年,张学良手里的东北军堪称当时中国最精锐的武装力量,关外驻军就有19万人,还有260架飞机、3.22万吨吨位的海军舰队,而日本关东军正规兵力也就1.5万人左右,就算加上召回的近万名“在乡军人”,总兵力也才3万人上下。 张学良满心以为日本不敢轻易撕破脸,还寄希望于国际联盟调停,压根没料到关东军会在深夜突然炮轰北大营。日军玩的就是突然袭击,集中兵力攻打沈阳、长春等关键节点,而东北军兵力分散在南起山海关北至满洲里的广袤土地上,根本来不及反应。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日本就靠着这三万多人的武装,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吞下了100万平方公里的东北三省,东北军死伤被俘9000余人,而日军伤亡寥寥,这场看似不可能赢的赌局,再次让日本尝到了偷袭的甜头。 到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驻守北平天津的中国 29 军有 3 万人,而日本中国驻屯军兵力不过 5700 余人,就算加上之前从 1700 人扩编来的兵力,在人数上依然处于绝对劣势。 蒋介石之前一直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以为日本最多就是在华北搞点小动作,没想到日军会借着一名士兵失踪的借口,直接向宛平城和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开火。而蒋介石还在幻想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没料到日本直接借着这个由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短短时间内北平天津相继失守,中华民族陷入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日本又一次用偷袭的方式,开启了一场赌上国家命运的战争。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当时的美国无论是工业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远超日本。罗斯福总统怎么也想不到,日本居然敢主动招惹这个超级大国,而且还是用偷袭的方式。日本出动6艘航母,搭载 441 架飞机,分两个波次对珍珠港发动突袭,短短几个小时内,美国5艘战列舰被击沉,3艘驱逐舰沉没,188 架飞机被击毁,伤亡人数达到 3581 人。 而日本方面仅仅损失了29 架飞机和 5 艘袖珍潜艇,这场偷袭看似大获成功,但日本心里很清楚,美国的战争潜力远非自己能比,可他们还是选择赌一把,妄图一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为自己南下扩张扫清障碍。只不过这一次,日本的赌徒心态最终害了自己,美国的参战直接加速了轴心国的灭亡,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这种明知实力不济,却依然敢冒险偷袭的本性,在这场战争中暴露得淋漓尽致。 从甲午战争时赌清朝的麻痹大意,到九一八事变赌东北军的不抵抗,再到七七事变赌国民政府的绥靖退让,最后到珍珠港事件赌美国的反应迟缓,日本几千年来的本性从来没有变过。他们从来不会等到有十足把握才动手,反而擅长抓住对方的疏忽和侥幸心理,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抢占先机,哪怕实力差距悬殊,也敢豁出去赌一把。 这些历史事件留下的不仅仅是伤痛,更提醒着所有人,对于日本这种骨子里带着赌徒基因的国家,永远不能放松警惕,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突然发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