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琉球大使林世功在李鸿章府邸门口不吃不喝跪了两天两夜,

文山聊武器 2025-11-18 18:15:19

1879 年,日本吞并琉球,琉球大使林世功在李鸿章府邸门口不吃不喝跪了两天两夜,求李鸿章派兵拯救琉球,李鸿章漠不关心,置若罔闻,闭门不见,见死不救,林世功在绝望之际绝食自杀,令人泪目。 1875年,日本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带领军警闯入琉球王宫,控制政府机构,扣押国王尚泰,强迫切断与清朝联系,并焚毁两国文件。国王尚泰秘密组建两支求援队伍,一支去东京请愿,另一支派往清朝。林世功加入赴华队伍,与紫巾官向德宏等十九人于1876年冬天乘小船出发。为避开日本监视,他们在海上航行四个多月,多次遇风暴,船体损坏需用衣物堵塞,食物淡水短缺导致成员体力不支。 1877年春天抵达福州后,他们立即拜见福建巡抚和闽浙总督,递交国王密信,请求清廷向日本施压。清廷仅让驻日公使何如璋视情况处理,并要求向德宏等人返回琉球。队伍滞留福州,靠当地支持维持生活。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设立冲绳县,此消息传来,国王世子尚典通过福建商人送来密函,指示继续求援。 林世功决定北上天津求见李鸿章。为躲避日本密探,他剃发换装,沿途更换交通工具,避开主要道路,历经数周抵达。在李鸿章宅邸外,他手持血书,从早晨跪到深夜,坚持两天两夜不进食不饮水。膝盖磨损出血渗入泥土,声音嘶哑喉咙肿胀,但他仍高声表达不愿为日本属民的意愿。李鸿章未露面,仅通过仆人传话称此事已上报朝廷。 当时清朝西北有俄国边境威胁,西南法国领土纠纷,财政紧张,海军未成形。李鸿章避免直接承诺,担心引发冲突,转而考虑日本的分岛方案,将琉球南部两岛划给清朝换取贸易权。1879年12月,日本竹添进一郎到天津与李鸿章交涉,至次年4月,讨论琉球二分,但琉球人强烈反对,认为南部土地贫瘠无法生存。 天津求援无果,林世功转往北京,与毛精长、蔡大鼎等人联名向总理衙门递请愿书,连续九次上书,并在东华门外跪拦官员轿子,向路人磕头求助。部分清朝官员提供口头支持,但无实质行动。1880年3月和4月,中日密谈继续,李鸿章同意日本方案,但琉球使者再三上书抗议。 琉球王国官员表示二岛不足以维系国家,拒绝接受。林世功等人在1879年至1885年间,向清朝总理衙门、礼部和李鸿章、左宗棠等递呈请愿书28份,要求就琉球问题向日本交涉。中日磋商多次,但清廷态度暧昧,仅通过外交途径拖延。 天津失败后,林世功与其他使者前往北京,向总理衙门递交请愿书,连续九次上书,并在东华门外跪拦官员轿子,向路人磕头求助。部分清朝官员提供口头支持,但无实质行动。1880年底,中日分岛谈判传闻增多,林世功见复国无望。11月20日上午,他写下绝命诗,携带最后请愿书前往总理衙门,拔剑自刎,年三十八岁。 清朝官员为其举动所动,集资二百两银子,安葬于通州张家湾琉球墓园。林世功自杀后,清廷推翻与日本的分岛改约案,拒签字。日本公使宍户玑以清国毁约为由拒绝谈判并归国。清朝大臣对支持琉球复国产生分歧,最终无进一步行动。 林世功死后,滞留中国的琉球人以福州琉球馆为基地,从事小买卖维持生计,同时继续请愿复国,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被迫离去。十五年后,甲午战争中清朝败北,割让台湾,暴露国力衰弱。琉球虽改称冲绳,林世功的行动反映弱国面对强权的处境,以及忠义在历史中的位置。

0 阅读:8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