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印度共同宣布 2025年1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

卓康春风 2025-11-19 01:21:19

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印度共同宣布 2025年1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将继续深化在能源、金融、军事技术和物流等关键领域的经贸合作,并承诺在构建多极化国际秩序和确保全球安全方面加强协调。 这场会谈背后,藏着一套极其现实的生存逻辑。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非但没有加入对俄制裁,反而成了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之一。 根据印度石油部最新数据,2025年前九个月,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6906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44%——这个比例在过去十年几乎不可想象。更关键的是,双方刚敲定一份为期十年的长期供应协议,价格锁定在每桶60美元左右,远低于国际市场均价。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印度节省近百亿美元外汇支出。这笔账,谁都算得明白。 但省钱只是开始。真正让外界侧目的是结算方式的变化。过去印度一直想推动卢比国际化,可俄罗斯根本不买账——他们明确拒绝接受流动性差、难以兑换的卢比。结果呢?人民币成了双方默认的“硬通货”。 据中国央行跨境支付系统(CIPS)披露,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俄印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升至35%,成为绕开SWIFT制裁的核心工具。这意味着,哪怕美元霸权仍在,但至少在这条贸易线上,人民币已经扎下了根。 军事合作更是步步紧逼。就在本月,印度确认追加11亿美元订单,用于采购S-400防空系统的后续弹药补给。更引人注目的是,双方正在推进30架苏-57隐形战斗机的引进谈判,且附带部分核心技术转让条款。 要知道,苏-57是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五代机,连本国空军都还没完全列装。一旦交易落地,印度空军将直接跨越一代技术鸿沟。而目前,俄制装备仍占印度国防进口总量的60%以上——这种依赖,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 物流层面的布局同样深远。红海危机持续发酵,传统亚欧航线风险陡增,运费飙升。俄印看准时机,加速推进北方航道(NSR)合作。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代表公开表示,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年货运量500万吨。 印度不仅计划参与运营,还打算投资北极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和稀土开采项目。这不只是省时间的问题,更是试图在欧亚大陆北缘开辟一条不受美国海军控制的“战略备份通道”。 看起来,俄印合作像是多极世界崛起的典范。但细看之下,全是利益驱动的精密计算。俄罗斯需要印度这个庞大市场来消化能源、维持军工产能;印度则借俄油压低通胀、靠俄武平衡中美压力。 所谓“共同维护多极秩序”,说白了,就是互相借力突围。可问题在于,印度真的能一直左右逢源吗? 一方面,美国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50%关税的压力尚未解除;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接受人民币结算,眼睁睁看着卢比国际化梦想落空。这种夹缝中的腾挪,看似高明,实则脆弱。一旦大国博弈升级,印度可能被迫选边——到那时,今天所有的“灵活”都会变成明天的负担。 我觉得,俄印关系最值得玩味的地方,不是它们说了什么,而是它们做了什么。当别人还在喊口号时,他们已经把管道铺好、合同签完、航线画定。这提醒我们: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道德剧,而是生存游戏。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不断调整的利益组合。 但话说回来,如果这种合作真能推动全球金融体系多元化、降低单一货币霸权风险、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选项,那它带来的好处包括:更多国家获得议价空间,全球供应链更具韧性。这或许才是“多极化”最实在的意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卓康春风

卓康春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