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汉奸”郭绍绪请日军高层在家喝酒,席间,他大喊一声:“上炖鸡!”话音刚落,便掏出手枪,对着为首日军的脑袋就是一枪…… 1944年5月。日军对豫西发动疯狂扫荡,执行残忍的“三光政策”。郭绍绪的家乡,伊川县葛寨乡黄兑村,未能幸免。 这场宴请并非在他家,而是选在了伊川县白元乡寨子街的一处酒店。郭绍绪不是真汉奸,这一切都是他精心布下的局。 日军占领伊川后,39联队第三大队的大队长大内义弥率部四处作恶,良田被挖坏三百多亩,妇女被侮辱五十多人,民工甚至被当作活靶练习刺杀。 郭绍绪本是行伍出身,曾在国军任职,回乡接应亲友时目睹惨状,当即联合马三俊、袁好文等志士成立“人民自卫团”,暗地抗击日军。 日军很快注意到这支武装,想收为己用,大内义弥派翻译官许以伊川县保安司令之职拉拢他。郭绍绪看着翻译官带来的重金和委任状,心里立刻盘算开:硬拼寡不敌众,不如假意投诚,找机会一锅端掉日军指挥核心。 他当场答应下来,还主动提出设宴谢恩,说要“联络感情”。这个提议让大内义弥有些犹豫,但终究抵不过收服地方势力的诱惑,带着七名核心军官赴了约。 宴席上,郭绍绪满脸堆笑地劝酒,把“太君英明”挂在嘴边。大内义弥喝得醉醺醺,拉着他的手不停称赞“大大的良民”,完全没察觉端茶送菜的伙计们全是自卫团成员。 酒过三巡,郭绍绪悄悄对身边手下使了个眼色,那人不动声色退出门外。片刻后,一声“清炖鸡来了”的吆喝划破喧闹,这是约定好的暗号。 郭绍绪脸色骤变,右手迅速从怀中抽出手枪,对准大内义弥的头部连开两枪。大内义弥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当场倒地。伪装成伙计的相明科、卢铁信等人同时拔枪,宴席瞬间变成战场。 日军军官们还没摸到手枪,就纷纷倒在血泊里。短短五分钟,赴宴的八名日军指挥官全部被击毙。刚有日军听到枪声想冲进门,就被门外埋伏的自卫团成员当场射杀。 郭绍绪知道日军必然报复,没做片刻停留,带着队伍迅速撤向牛山高地。第二天拂晓,日军调集三个中队兵力进剿,却因为不熟伏牛山地形,反而遭到伏击,又被打死三十多人、击伤几十人。搜捕无果的日军恼羞成怒,放火烧了郭绍绪的家,连国军军长王凌云的房屋也没能幸免,还跑到郭绍绪亲戚所在的后富山村报复,烧毁房屋一千三百多间。 郭绍绪“设宴杀鬼子”的事迹很快传开,之前骂他汉奸的乡亲们这才明白他的苦心,都把他当成抗日英雄。没人能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件事还会和日本首相扯上关系。 1972年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时突然提出要见郭绍绪,直言“他杀了我亲人”。原来当年被击毙的日军军官里,有一位是他的至亲。 可惜田中角荣没能如愿。郭绍绪在抗战胜利后并未隐退,后来在内战中战死,连块墓碑都没留下。这位曾忍辱负重、以身为饵的英雄,终究没能等到被更多人知晓真相的那天。 郭绍绪用一场“鸿门宴”告诉世人,所谓汉奸的骂名,不过是他抗击日寇的伪装。在国仇家恨面前,他选择用最决绝的方式守护故土,这样的勇气与智慧,值得永远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