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总要赌国运侵华?很多人以为是军国主义。错了!真相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亲口揭底:甲午一战,豪赌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直接喂饱了明治维新。 要知道,石破茂可不是什么反战人士,他当过日本防卫大臣,是出了名的“铁杆军迷”,对日本的军事家底清楚得很。连他都忍不住戳穿真相,说明日本当年的崛起,根本不是什么“明治维新的奇迹”,而是靠抢中国的财富发家的强盗行径。 石破茂说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换算成当时的日金是3.895亿日元,而当时日本全年的财政收入才7000多万日元,这相当于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87倍。 关键是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那会儿的日本正处在明治维新的死胡同里,财政濒临崩溃,长期锁国导致工业一片空白,连煤铁这些基本资源都缺得厉害。之前还闹过天明饥馑,火山灰把庄稼全毁了,光陆奥弘前藩就从13万人死到8万人,各地抢米暴动就没停过。 明治政府搞“殖产兴业”折腾了几十年,到1892年反而出现经济负增长,四年里政府倒台两次、议会解散三次,全国性的抢米运动此起彼伏,靠自己的本事根本撑不起工业化转型。 这时候的日本,就像个快饿死的赌徒,眼前只有中国这块肥肉能救急,甲午战争哪里是深思熟虑的扩张,分明是输不起的国运豪赌。结果这一赌还真让日本赢了,到手的赔款直接把日本从破产边缘拽了回来,而且是往军国主义的路上猛推了一把。 数据摆在那,87%的赔款都砸进了军事扩张,1.39亿日元给了海军,5700万日元给了陆军,加起来有3.05亿日元。靠着这笔钱,日本陆军从6个师团扩到12个师团,海军军舰总吨位从5万吨飙升到25万吨,相当于一下子多了几十艘主力舰。 更狠的是用1920万日元赔款建了八幡制铁所,这可是二战前日本最大的官营钢铁厂,原料直接用中国湖北大冶的铁矿,1908到1915年每年就从那运走6到7万吨铁砂,伪满时期还从抚顺掠走近2亿吨煤炭供它生产。 这厂子生产的钢材一半以上都用来造武器,日军的军舰、坦克全靠它供货,等于是中国的资源被抢去造武器,反过来再打中国。 这笔赔款还帮日本完成了金本位制改革,一下子融入了国际金融体系,等于打开了融资的水龙头,之后再打仗缺钱就能借钱,形成了“打仗-掠夺-扩军-再打仗”的死循环。 尝到甜头的日本根本停不下来,甲午之后又打日俄战争,靠掠夺殖民地权益续上资金,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干脆直接占领东北,开始系统性地掠夺资源。 从1932到1944年,光东北就被抢走2.23亿吨煤、1100万吨生铁,1940到1944年强征3600万吨粮食,其中1130万吨运回日本。全面侵华后更疯狂,14年里总共掠走10亿吨煤、1.8亿吨铁矿、2万多吨黄金,南京一个城市就被抢走6000吨黄金,连尸体上的金牙都没放过。 这哪是什么军国主义作祟,本质就是抢上瘾了。明治维新所谓的“成功”,不过是靠抢劫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别的国家靠几十年民众辛勤劳作攒钱搞工业,日本走了条最血腥的捷径。 石破茂自己都承认,日本的繁荣建立在战争掠夺上,这是最危险的起点。甲午那笔赔款不仅喂饱了明治维新,更把“打仗发财”的念头刻进了日本的骨子里,后面一次次赌国运侵华,不过是想复制第一次的成功。 所谓的“民族自强”、“制度优越”,拆穿了就是强盗得手后的自我美化,要是没有从中国抢来的那笔白银,明治维新早成了失败的改革案例,日本恐怕连工业化的门槛都摸不到,更别提后来的侵略扩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