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结束后,毛主席说了一句话:“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毛主席为什么说这个话?

才思敏捷精灵 2025-11-19 20:04:10

长征结束后,毛主席说了一句话:“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毛主席为什么说这个话?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在江西瑞金一带起步,当时国民党军队层层围堵,红军只好突围西进。 ​队伍里头,战士们扛着枪支弹药,翻山越岭,路途上到处是泥泞小道和陡峭山坡。这话背后,是长征路上用鲜血换来的痛悟!谁能想到,中央红军出发时8.6万人,到达陕北只剩7000余人,平均每公里就有3、4名战士倒下,每12人中只有1人走到终点。 每一步都踩着战友的血迹!长征路上的牺牲,从来不分党员和非党员。翻雪山时,有非党员战士把仅存的干粮塞给受伤的党员同志,自己冻僵在雪地里;过草地时,有普通战士用身体铺路,让战友踩着自己的后背越过沼泽,最终沉入泥潭。 他们没有党籍,却有着比钢铁更硬的信仰。面对国民党的飞机大炮,他们和党员一样冲锋在前;面对饥饿、寒冷和疾病,他们从未退缩过半步。很多战士直到牺牲,胸前都没有党徽,可他们的行动,早已比任何誓言都更能诠释“忠诚”二字。 毛主席亲眼见证了这一切!他看到的,是一群没有党员身份,却把革命当成毕生追求的普通人;是一群不计回报,甘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真英雄。长征的胜利,从来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功劳,而是全体战士用血肉之躯铺就的道路。 “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这句话不是简单的扩充队伍,而是对英雄的最高致敬!是党中央用最郑重的方式,告诉那些历经千难万险的非党员战士:你们的牺牲我们记得,你们的忠诚我们认可,你们就是党组织最想吸纳的人。 要知道,当时的入党不是荣誉的点缀,而是责任的担当。在那样的革命年代,入党意味着要承担更多风险,要面对更残酷的斗争,甚至可能随时付出生命。可毛主席这句话,恰恰戳中了战士们的心底——他们要的从不是名利,而是被组织认可,是能名正言顺地为革命事业奋斗。 这背后更藏着深刻的战略考量:长征后革命形势依然严峻,国民党的围剿从未停止,根据地的建设需要更多骨干力量。把这些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士吸纳进党组织,既能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又能让革命的火种更快燎原。他们是最可靠的力量,因为他们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对革命的忠诚。 有人说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可在我看来,这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写照——不看出身,不看身份,只看信仰和担当。那些在长征中冲锋陷阵的非党员战士,早已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入党,是实至名归,更是民心所向。 正是这份对英雄的尊重、对忠诚的认可,让中国共产党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批历经考验的党员战士,我们才能攻坚克难,最终赢得胜利。毛主席的这句话,不仅是对长征战士的肯定,更奠定了党组织“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优良传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7
才思敏捷精灵

才思敏捷精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