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荷兰突然认怂了,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2025年11月19日、也就是昨天,荷兰

前日记随笔 2025-11-20 08:38:19

反转!荷兰突然认怂了,暂停干预安世半导体2025年11月19日、也就是昨天,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重磅声明,宣布暂停根据《货物可用性法案》对安世半导体下达的行政令。他在声明中提到,“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这番看似温和的表态,实则是荷兰在半导体产业链博弈中的一次明显“退坡”,背后暗藏多重现实考量。此次荷兰“认怂”,首要导火索是美国对制裁规则的突然调整。今年9月,美国推出“50%股权穿透规则”,将受制裁企业持股超50%的子公司纳入管制范围,这成为荷兰干预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借口”。但仅一个月后,中美经贸磋商达成共识,美方宣布暂停该规则一年,这让紧跟美国步伐的荷兰瞬间陷入尴尬境地,失去了关键的外部政策支撑,继续干预的法理依据荡然无存,只能选择顺势“停手” 。这好像主子都和中国桌上喝酒了,如果狗子继续还在呲牙咧嘴,不合适啊。其次,缺乏与中国博弈的核心筹码,是荷兰不得不妥协的根本原因。此前,荷兰已遵照美国旨意,限制向中国出口EUV、高端DUV光刻机等高端半导体设备,和部分机床等,将自身最具竞争力的贸易武器提前出鞘。而中国手握的反制手段却精准击中荷兰软肋,作为全球90%高纯度稀土加工市场的主导者,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关系到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核心部件的生产;同时,中国庞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家电市场和汽车产业供应链,更是荷兰企业无法割舍的利益蛋糕。一进一退之间,荷兰的博弈劣势尽显,继续对抗只会得不偿失。再次,欧盟内部的反对声音,成为压垮荷兰强硬立场的又一根稻草。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安世半导体,本质上是将商业议题政治化,这一做法不仅败坏了欧洲标榜的“市场自由”名声,更直接冲击了欧盟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稳定。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知名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其供应中断已导致全球芯片供应量锐减六成,德国等依赖汽车产业的欧盟核心国家率先提出异议,倒逼荷兰在内部压力下调整策略,避免引发更大范围的欧洲产业危机 。值得警惕的是,荷兰此次“暂停干预”而非“彻底撤销”,虽暂时缓解了产业链紧张局势,但也暴露了西方在产业链问题上的极端偏执狂心态。事实上,荷兰此次贸然出手,本身就加速了中西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链的脱钩风险。如果企业正常的跨境投资和经营权益得不到保障,各国为规避风险必然会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这不仅会推高全球产业成本,更会破坏多年形成的全球供应链协同格局。中方在回应中明确表示,欢迎荷兰的建设性步骤,但距离解决问题根源仍有差距,荷兰企业法庭此前剥夺中国企业股权的错误裁决仍需纠正。我们还需要继续施压,这种不能干完当成无事一样。

0 阅读:0
前日记随笔

前日记随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