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朝鲜半岛,一名南朝鲜女子给两名美军做完服务后,正当着老公的面热情地送大兵们离开。而站在一旁的丈夫双手插兜,满脸愁容,只能低头假装看不见来安慰自己,因为一家人全靠妻子来赚取生活费。 1952年的冬天,京畿道乡下冷得刺骨。炮声刚远一点,饥饿却贴得更近。那年头,南朝鲜农村米缸见底,男人找不到活干,孩子饿得直哭。美军基地旁边迅速冒出一片片“基地村”,其实就是官方默许的特殊场所,把穷苦妇女登记造册,发健康证、发徽章,让她们去给美军“服务”换美元养家。 就是这样一条泥泞小路,黄昏时分,两名美军士兵从低矮木屋里出来,朴美京站在门口,脸上挤着笑,用生硬英语说再见,弯腰鞠躬,一路把人送到村口。丈夫李俊浩站在几步外,双手插在破棉裤兜里,低头盯着脚尖,一句话没有。士兵走远了,朴美京才把几张皱巴巴的美元塞进丈夫手里,一家人晚上才有一点稀粥落肚。就是这么赤裸裸的一幕,在当时成千上万户人家每天都在上演。 这不是哪一个人的羞耻,是战争把人逼到绝路后的无奈。朝鲜战争1950年6月打响,1952年正处在最胶着的时候,前线死人,后方饿死人。南朝鲜政府把“基地村”当成赚取美元的路子,公开登记、定期体检、发号牌,连英文都组织培训。京畿道、忠清道、庆尚道,凡是有美军驻扎的地方,这样的村子一家接一家冒出来,最多时涉及几万名妇女。 美军士兵周末开着卡车来,花几美元就走人,留下的是疾病、堕胎、破碎的家庭。得了病去“猴子屋”打针,治不好就没人管了。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指指点点,女人老了连养老院都不敢去,因为档案里永远写着那段历史。 战后停战协定签了,美军却没走,基地村也改头换面继续存在。那些女人头发白了,丈夫喝酒喝到胃穿孔,子女长大后只敢说“那时候日子苦”,谁也不敢细问。官方文件锁进柜子,教科书只字不提,社会装作没这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