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荷兰承认和德国合谋,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据卡雷曼斯近日公开回应英国《卫报》承认,他曾经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赖歇(KatherinaReiche)有过沟通。“她支持我们的行动,她非常关注此事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我们原本并不打算公开此事。我们希望迅速且低调地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俩国家凑一起合谋可不是临时起意,德国汽车行业早就把合谋搞出惯性了,之前大众、宝马、戴姆勒三大巨头就因为串通限制柴油车尾气清洁技术,被欧盟罚了8.7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7亿元。 简单来说就是几家车企明明有本事把有害排放降到更低,却偷偷商量好统一用小尺寸的AdBlue尿素储液罐,每辆车能省80欧元成本,硬是让尾气污染超标,这种为了省钱不管环保的合谋操作,简直把“默契”用错了地方。 现在荷兰和德国又私下勾兑,无非是摸清了彼此的利益软肋,荷兰被美国逼着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 而德国汽车行业离了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就玩不转,每辆汽车搭载的该类芯片最多能到五百枚,小到车灯开启、后视镜折叠,大到动力系统控制都得靠它。 荷兰一动芯片政策,德国车企就得面临原材料耗尽的风险,这才有了两国部长私下通气,想瞒着全世界搞暗箱操作。 中荷双边贸易额连续4年超过1000亿美元,荷兰靠港口和自由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对华合作需求一直往上走,可在美国的压力下又不得不考虑限制芯片出口。 德国那边更别提了,汽车行业是经济支柱,要是因为芯片断供导致产能下降,损失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俩国家心里都打着小算盘,荷兰想推进限制政策又怕德国汽车行业反弹,德国想保住芯片供应又不想公开和荷兰绑定得罪其他国家。 于是就搞起了这种“低调沟通”,说白了就是想偷偷达成共识,既应付美国的压力,又尽量减少自家产业损失,算盘打得全欧洲都能听见,却忘了纸包不住火,最后还是被《卫报》扒了出来,搞得骑虎难下。 他们所谓的“迅速且低调解决”,其实就是想把合谋包装成“正常沟通”,毕竟欧盟的卡特尔规则摆在那儿,同业竞争对手私下串通可是要挨重罚的。 之前德国三大车企就因为违反反垄断法被罚得肉疼,戴姆勒还是靠“自首”才免于7.27亿欧元罚款,这次荷兰和德国虽然是政府层面沟通。 但涉及汽车行业这种敏感领域,公开合谋照样会引发欧盟调查,更别提还会得罪中国这个重要贸易伙伴。 德国总理默茨嘴上说“不希望冲突升级”,背地里却让经济部官员和荷兰偷偷勾兑,甚至召开“危机会议”想斡旋局势。 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操作,和之前车企合谋时的遮遮掩掩如出一辙,仿佛把“低调”当成了合谋的遮羞布。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一直标榜自己“自行决定政策”,斯霍夫之前还在达沃斯论坛上说“自己决定实施什么样的政策非常重要”,结果转头就和德国私下商量,说白了还是没底气单独对抗压力,得拉上德国这个盟友壮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心里跟明镜似的,直言“此事需要美国和中国共同协商解决,荷兰是被夹在中间了”,却偏偏不戳破两国私下合谋的事实,毕竟真闹大了,德国汽车行业的损失谁也承担不起。 可他们忘了,中荷之间的贸易不是单方面依赖,荷兰的港口、农产品,德国的汽车,都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偷偷摸摸的合谋一旦影响到合作大局,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之前德国车企合谋排放门曝光后,不仅被罚巨款,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这次两国政府合谋要是引发连锁反应,损失的可就不只是金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