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完全有资格领元帅衔。”这时周

青丝共谈过去 2025-11-26 12:26:59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完全有资格领元帅衔。”这时周总理一句话,改变了结果。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一个普通侗族家庭,早年读书时就接触进步思想,1926年入团,1927年转党,同年直接参加南昌起义,当了叶挺部队一个班长。起义部队南下受挫后,他跟着朱德、陈毅转战湘南,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红军生涯。 土地革命时期,他从连长干起,一步步升到团长、师长、军团参谋长,参加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作战。主力红军长征走后,他留在南方打游击,任挺进师师长,在浙南地区带队开辟根据地,部队从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坚持下来不容易。 抗日战争一打响,1938年他当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带队进江南敌后,第一仗韦岗作战就打赢,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说法。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升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指挥车桥战役,部队突袭成功,歼敌上千。1944年他发起京沪路东攻势,连续拿下大片地区,还打了几次反扫荡,歼敌几千,巩固苏中根据地。 解放战争打起来,1945年他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高邮战役围住日伪军,迫使对方投降。1946年苏中战役,他只用3万人对敌12万,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1947年转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莱芜战役诱敌深入,歼敌5万多;孟良崮战役围住整编74师,三天全歼3万多;1948年豫东战役先攻开封,又围歼区兵团,歼敌9万。淮海战役他指挥华野主力,分割黄百韬、黄维、杜聿明几个集团,歼敌大量。整个解放战争,他部队歼敌245万,占全军近三分之一。1949年他当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指挥渡江,解放南京上海。 1951年他调副总参谋长,1954年正式总参谋长,帮着搞军队建设,提了不少建议。 1955年授衔筹备,毛主席多次夸粟裕,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最初名单里没把粟裕放元帅,因为评元帅主要看军委委员和地方工作原则,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他们在政府就不授了,粟裕当时是总参谋长,但框架是军委委员为主。 毛主席觉得粟裕战功太大,解放战争华东战场谁不知道粟裕,坚持说他论功论历论才论德都够元帅,在会议上直接说出来。大家一听都点头,可周总理提醒,粟裕自己多次上书坚决辞帅,不想授元帅。 粟裕这人一贯让贤,1945年华中军区成立,本来中央定他司令,他发电报让张鼎丞当,自己副职;1948年陈毅调走,中央让他接华野司令,他又连夜电报,坚持保留陈毅名义,自己只代司令,便于指挥。淮海前他还提议让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大仗。 授衔前他听说可能授元帅,又上书推辞,说自己大将就够高了。周总理在会上说粟裕高风亮节,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但大将必须当。毛主席同意,当场定下第一大将。 这事也平了其他风波,比如许世友觉得上将低了找周总理,周总理说粟裕也大将,他马上没话了。最终陈毅补元帅,因为新四军代表和外交需要,总参谋长大将对外也不对等,周总理还举苏联例子。 9月27日仪式,周总理第一个把大将命令状发给粟裕,粟裕站得笔直接下。 授衔后粟裕继续干总参谋长,办公室地图墙上挂满,每天看报告,定国防计划,指导训练装备。1955到1958年,他参加军委会议,推正规化,研究陆海空配合。 1958年调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他带人整理战争经验,编理论资料,分析现代战争。晚年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会审议国防议案。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一生就佩戴大将肩章。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青丝共谈过去

青丝共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