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在美国大学演讲时,被一老太太质问:“你们为什么要‘

青丝共谈过去 2025-11-26 13:25:30

1990年,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在美国大学演讲时,被一老太太质问:“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没有直接反击,反而说了一席话,老太太听后,顿时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肇星1940年10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胶县一个普通家庭,那里以农业和渔业为主。他从小接受基础教育,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修英语。大学期间专注语言学习,1964年毕业后进入外交部亚洲司,从事翻译和资料工作。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进修,提升专业技能。1970年派驻肯尼亚大使馆担任职员和三等秘书,开始海外生涯,与妻子秦小梅一同赴任。1982年首次以翻译身份参与新闻发布会,1983年升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负责协调事务。1985年成为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同时兼任部长助理,在每周记者会上阐述立场。1990年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处理高级别事项。1993年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和大使,在纽约工作。1995年返回北京再任副部长,1998年赴美任驻美国大使,处理中美关系。 李肇星的外交生涯从基层起步,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在肯尼亚工作期间负责日常事务,学习当地情况。回国后逐步晋升,新闻司工作让他熟悉媒体互动。作为发言人,他处理各种国际议题,强调中国立场。驻联合国期间参与多边谈判,代表中国发声。驻美大使任内面对复杂环境,维护国家利益。他的职业路径显示出从语言专家到高层外交官的转变,体现了外交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退休前担任外长,主导多项政策。 1990年李肇星在美国大学演讲期间,遇到一位老太太关于西藏问题的提问。他的回应基于历史事实,指出得克萨斯州1848年加入美国,而西藏13世纪元朝时期已成为中国一部分。元朝统一包括西藏,明朝和清朝继续行使管辖,清朝设立驻藏大臣管理事务。历史记载显示西藏自古属于中国领土,这种比喻用身体和胳膊的关系说明主权一体性。老太太听后反应强烈,全场氛围变化。这一事件突出外交回应需用事实和逻辑化解误解,体现了中国对西藏主权的坚定立场。 这一回应源于李肇星对历史的掌握,他用具体朝代和事件论证西藏与中国关系的连续性。从元朝开始的统一,到清朝的行政管理,形成了完整的历史链条。这种方式避免直接对抗,转而用比较方法揭示双重标准。美国历史中得克萨斯加入的时间点作为参照,突显时间差异。事件后,该回应在外交圈流传,展示了中国外交的智慧和自信。西藏问题在国际上常被误读,这一事例提供了一个用事实澄清的范例。 李肇星在外交生涯中处理多项重大事件。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作为驻美大使,他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面,要求书面记录道歉。克林顿在吊唁簿上书写哀悼和歉意,并签名。这份文件成为历史证据。2003年任外交部部长,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提出抗议,召见日本大使宫本雄二,指出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的事实,驳回辩解,划定历史红线。2006年在印度首届瑞希纳对话会上,发现手册标注台湾代表不当,随即离席表达立场。 在钓鱼岛问题上,李肇星多次强调钓鱼岛属于中国,并引用国际法依据,包括先发现、先命名、先管理原则。退休后,2013年以个人名义前往曾母暗沙游泳,宣示中国主权。他还访问朝鲜和韩国,考察“三八线”地区。随后担任澳门理工大学教授,讲授外交知识,继续关注相关领域。他的晚年活动保持了对国家利益的关注,体现了外交官的持久责任感。这些事件串联起他职业生涯的重点,显示出在不同场合维护主权的连续努力。 李肇星的外交风格以强硬和灵活结合著称。在联合国,他对日本外交官的抱怨直接回应,强调历史认识的重要性。在美国媒体采访中,反转焦点到事件是非上。面对美国高官关于汉人进入西藏的指责,他用血压问题反问,点破逻辑荒谬。这些事例反映出他善于用规则和事实应对挑战。他的职业经历从基层到高层,覆盖亚洲、非洲和美洲,积累了全球视野。退休后仍活跃在教育领域,分享经验。

0 阅读:1334
青丝共谈过去

青丝共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