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海军老水兵是这样说的:在上世纪冷战巅峰时期,他看到所有美国军舰直到退役都

欣欣南宫钦 2025-11-26 21:34:38

一个美国海军老水兵是这样说的:在上世纪冷战巅峰时期,他看到所有美国军舰直到退役都不会有锈迹,而现在美国的新舰都锈迹斑斑,这是苏联才有的没落景象,很可悲。军队的干净整洁就是战斗力。 冷战那几年,美国海军的船舰保养得跟新的一样,退役时船壳还亮堂堂的,一点锈都没见着。那时候舰队规模大,船多到六百艘左右,每艘都像刚出厂,甲板擦得能照人影。船员们每天花时间刷洗钢板,用专用漆层防盐水侵蚀,预算也足,船厂随时待命。整个过程就是一支部队的纪律体现,干净的船代表着随时能上阵的劲头。苏联那边正好相反,他们的船在冷战后期就露出了问题,船体锈得不成样子,维护跟不上,资金短缺让很多舰艇只能勉强开出去转转。那些锈斑不光是外观事,还直接影响结构强度,漏水进舱室,电子设备容易坏。美军老兵看在眼里,总觉得苏联那套是败相,现在自家舰队有点类似迹象,就让人觉得不对劲。 话说回来,冷战结束后的美国海军,船数缩水了,1999年就剩三百多艘,到现在也就两百九十来艘。任务没少,全球巡航、护航行动、演习轮番上,船开得猛,保养时间挤压。结果呢,锈迹开始冒头,尤其是驱逐舰和航母,部署回来水线边上总有橘红色痕迹往下淌。2014年五角大楼报告说,光防锈就得花三十亿美元一年,占维护预算四分之一。船在海里泡着,盐水加氧气,钢板自然氧化,防护漆层一破口子就扩散。以前冷战时,船队大,轮换多,能回港慢慢修,现在高强度使用,船员人手紧,很多人得兼顾训练和作战准备,刷漆的事就搁一边了。 拿具体船来说,1991年海湾行动期间,密苏里号战列舰在波斯湾执行封锁,发射了七百多发十六英寸炮弹,还放了二十八枚战斧导弹。舰上维护严,船员每天清扫火药残渣和海水痕迹,船壳到退役都没大锈块。那是冷战尾声的劲头,舰队整体就这样。反观现在,2007年左右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刚服役两年,在纽波特纽斯船厂验收时,飞行甲板防滑层就剥落,露出锈钢板。弹射器边上锈流明显,水线锈斑卷边。船员解释是人手不够,承包商也没跟上。类似情况在其他船上也常见,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斯托特号2020年部署两百多天回来,船身锈得像老照片,赶紧补漆才行。 再看福特号航母,2018年下水没几个月,在船厂停着,电磁弹射轨道旁钢梁就锈蚀成片,电缆槽里锈水滴答。官方说入役前会重喷,但照片一出,公众就议论。锈不光是小毛病,它加速船体疲劳,焊缝易裂,影响浮力稳定。海军承认这是物理规律,海水环境太苛刻,但高部署节奏让问题雪上加霜。冷战时船多,维护周期长,现在船少任务重,平均每艘船出海时间翻倍,锈就成了常态。 苏联海军在冷战时的情况,确实是锈迹的典型。他们的船队规模不小,但资金总跟不上野心。黑海舰队和北方舰队,很多驱逐舰和巡洋舰后期锈得厉害,船壳薄,漆层不耐用。1980年代,苏联船在波罗的海演习,照片显示水线锈斑密布,维护靠临时补丁。解体后更惨,船厂关门,舰艇成废铁堆。美军老兵提起这个,总说那是没落信号,现在自家船锈起来,感觉像在走老路。苏联的教训是,维护一松,战斗力就打折,船开不远就出故障。 维护下降的根子,还得从冷战后说起。1990年代,海军预算砍得狠,和平红利让船厂闲置,工人流失。船从六百艘减到三百,任务却没减,伊拉克、阿富汗拉着资源,海军得全球跑。结果,维修积压严重,船厂干不过来。2020年审计显示,四成船维修超期,成本超支。锈问题就是冰山一角,下面是整体保养链条断裂。以前冷战时,船员自己刷甲板是日常,现在外包多,效率低。环保漆用上来了,不含铅,但耐腐蚀性差,容易剥落,加剧锈蚀。 国际上,这事影响不小。欧洲海军和日本舰队,船锈得少,因为部署节奏稳,船厂投资足。中国海军新船多,维护跟得上,看起来光鲜。美军船锈迹斑斑,盟友看在眼里,信心打折。2022年,德国港口停靠的拳师号两栖攻击舰,锈得明显,媒体直呼丢人。海军高层承认,锈是威慑杀手,脏船让人觉得部队松散。苏联后期就是这样,锈船多,士气低,实战能力弱。 要扭转,得从头抓。海军计划加船,目标三百五十艘,但船厂产能跟不上,弗吉尼亚级潜艇一年两艘都难。维修得分散,海外船厂帮忙,日本和韩国有经验,能分担。船员培训加强,每天刷锈成习惯,像冷战时那样。预算倾斜维护,别总盯着新船。锈迹小事,但放大看,是部队状态的镜子。军队整洁不是摆设,是底气。苏联的锈船成了历史,美军得吸取,别让它重演。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