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为什么没有被德军耗尽人力?这么说吧,苏联其实是和德国一起死的,只不过苏联晚了

不负赋墨尘 2025-11-28 10:16:51

苏军为什么没有被德军耗尽人力?这么说吧,苏联其实是和德国一起死的,只不过苏联晚了四十五年埋。由于斯大林的决策失误,苏联在战争初期的损失几乎相当于战前全部常备军的覆没,之后只能依靠动员兵组建低素质部队,以巨大的人命代价消耗敌人。因此,直到战争结束,苏联对德国的战损都极其难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二战初期,苏联几乎是被德军打懵了。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来说简直是一次灾难性的冲击。   斯大林当时对德国发动突袭的情报判断失误,导致苏军措手不及。数百万德军兵力迅速横扫苏联西部,苏联的正规军几乎被全部歼灭。   短短几个月,苏联的常备军几乎全军覆没,战场上简直是屠杀的场面。根据史料,德军的进攻非常猛烈,苏军的很多士兵都没来得及做出有效反应,甚至完全被包围、孤立,无法组织有效反抗。   如果是其他国家,可能会选择投降或采取保守策略。但是,苏联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强行给自己续命。   那时候,苏联已经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只能采取一种极端的办法——动员全民。这也为接下来的战争打下了基础。   虽然苏联在初期几乎失去了常备军,但它的反应速度极快。为了弥补兵员不足的问题,苏联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动员。   农村的壮年劳动力、工厂的学徒、甚至本该在大后方照顾家庭的老年人,都被征召进了军队。这种低质量的部队虽然作战经验和训练不足,但数量庞大,给了德军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德军的“闪电战”依赖快速突破和快速胜利,但面对源源不断被送上前线的“新兵”,德国军队始终没有办法轻松前进。   德国的军队技术先进,装备精良,原本以为可以通过高效的战术压垮对手,但却没算到苏联会用人海战术来消耗他们的兵力。   每当德国军队准备继续前进时,苏军总能在战壕里重新站起来,不断地向德军发动攻击。这种持久的消耗战,彻底把德国的“闪电战”拖成了一场死磕战。   与此同时,苏联开始采取“工业大搬家”的策略,将西部的工业设施迅速搬迁到乌拉尔山脉和西伯利亚的远东地区。   成千上万列火车,在轰炸中运送着工厂设备和原材料,这个计划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惊人的一项战略。   虽然德军空袭摧毁了苏联西部的许多工厂,但苏联在更远的地方迅速重建了工业,并且重新启动了坦克、飞机、火炮等军事生产线。   这种“工业奇迹”,使得苏联能够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即使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向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装备。   虽然苏联自身采取了许多极端的措施,但要说没有外援的支持,苏联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美国的《租借法案》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   美国通过陆路和海路向苏联提供了数以百万吨的军需物资,包括卡车、飞机、坦克、食品、燃料等。这些物资对于苏联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卡车和食品,它们确保了苏军在漫长的战线中能够得到及时补给。   美国援助的卡车,帮助苏联解决了后勤问题。苏联的铁路系统虽然在短时间内受到了损坏,但这些卡车帮助物资得以快速运送到前线。而坦克和飞机的到来,更是让苏军有了与德军抗衡的能力。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得到了大量的装备,使得他们在数量上超过了德军,最终反败为胜。   苏联的地理优势也成为它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关键因素之一,苏联的领土广阔,东临太平洋,西到欧洲,南到中亚,北至北极。这样广阔的疆域使得苏军能够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   当德军深入苏联的腹地时,后勤线越来越拉长,补给困难,兵员和物资的输送变得异常困难。   苏军通过不断地撤退,保持了生存的空间。每一次撤退,苏军都将更多的资源和装备转移到后方,使得德国的进攻进展缓慢。   而当德军逐渐陷入困境,无法维持对苏联领土的全面控制时,苏联开始进行反击。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库尔斯克战役,苏军通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次又一次地扭转了战局。   虽然二战结束后,苏联成功击败了德军,但胜利背后的代价极其沉重。战争中,苏联动员了3400万士兵,其中约有1100万人战死。   许多青壮年劳动力丧失,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结构被摧毁。战后,苏联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迅速恢复经济,反而因为长期的军事投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陷入了困境。   冷战时期,苏联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军事竞争中,特别是在核武器和常规军备方面,与美国展开了持续的军备竞赛。虽然这些投资在短期内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但却忽视了民生经济的恢复。   回过头来看,苏联的二战胜利并没有为它带来长久的繁荣。相反,这场胜利彻底消耗了国家的资源和人力。虽然苏联最终战胜了德国,但在胜利之后,它却未能恢复元气。   军事上的胜利,最终让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导致了国家的崩溃。从长远来看,二战的胜利并不是苏联的最终赢家,反而是它走向崩溃的催化剂。

1 阅读:2285

评论列表

用户57xxx26

用户57xxx26

10
2025-11-28 10:35

苏德二战前夕,若不是斯大林内戗十几万军现役高素质军官,这希特勒根本不敢进攻苏联。

交响探心包 回复 11-28 23:19
腐败才是崩溃的催化剂

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

3
2025-11-29 03:06

关我屁事

用户18xxx36

用户18xxx36

2
2025-11-28 20:01

简直是胡说八道。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1
2025-11-28 22:52

USSR打仗过于死板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