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火,李嘉诚一点都没含糊!霍启刚家族捐3000万,他直接捐8000万! 都说商人重利,但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都能够站出来驰援! 这场让全港揪心的大火,发生在2025年11月26日下午2点51分的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火灾始于宏昌阁外墙棚架,风力助推下,着火的杂物和竹棚迅速飘散,最终波及7栋楼宇,火警一路升级至五级。 44人遇难、45人受伤的数字,让这场灾难成为香港近60年来最严重的火灾之一,上千户居民瞬间失去家园,其中36.6%是65岁以上的长者,逃生格外艰难。 李嘉诚基金会的反应快得让人意外。公告随即发出,8000万港元的援助计划被拆解得清清楚楚:3000万港元立刻设立紧急援助基金,通过注册慈善机构直接发放给受灾家庭,连一线救火的消防员都有专项支援; 剩下的5000万港元留作后续,专门用于社区重建复元。96岁的他没出面发声,但款项的分配精准对接了需求——从当下的生活救助到长远的家园重建,每一笔都卡在了灾民最急需的节点上。 霍启刚家族的3000万港元来得同样及时,这笔钱由澳门霍英东基金会、香港霍英东基金会及霍英东集团联合捐出。 霍启刚当天就发文,直言“火灾令全港市民心碎”,不仅表达哀悼,更主动牵头整合各方资源,反复强调要让每一分善款都落到实处。这笔捐款并非临时抽调,而是来自家族预留的慈善预算,不用走复杂的审批流程,才能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到位。 没人会把这些捐款当成简单的数字游戏。东昌街体育馆的临时庇护中心里,灾民裹着的毛毯、捧着的热粥,不少就来自这些善款。 有居民说,灾后第一晚又冷又慌,是不断送来的物资和社工的安抚稳住了心神。李嘉诚基金会的紧急援助金很快启动申请,目标是短期内完成审批,就是为了让无家可归的人能最快拿到钱买必需品。 这场灾难里,爱心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马云公益基金会、李兆基基金各捐3000万港元,腾讯、阿里等企业捐款合计过亿,连刚宣布破产的富贵鸟都挤出500万港元现金和装备。 普通市民更没缺位,私家车主贴出免费接送的字条,大学生连夜赶来当义工,餐厅免费供应餐食,中医诊所开放义诊,物资多到庇护中心一度要婉拒捐赠。 但并非所有人都守住了底线。有前特约演员借着火灾在朋友圈推销保险,配上火场图片强调“风险管控”,被网民怒斥“发死人财”,最终只能道歉却难获原谅。这种行为与李嘉诚、霍启刚家族的做法形成刺眼对比,更让人明白,真正的慈善从不是借机造势,而是危难面前的果断与真诚。 特区政府的行动也在同步推进。9个临时庇护中心开放,1000个酒店和青年宿舍单位供短期住宿,近1800个过渡性房屋筹备就绪,“一户一社工”的支援机制确保每个家庭都有人对接。 但政府的保障终究侧重基础,李嘉诚的重建资金、霍启刚家族的精准援助,恰好补上了个性化需求和长期恢复的缺口,形成了“政府托底、慈善补位、全民出力”的救援合力。 警方已经拘捕3名负责大厦维修的工程公司负责人,调查指向不符合防火标准的保护网和发泡胶,这些后续的追责与整改固然重要,但此刻更让人铭记的,是灾难中涌动的暖流。 商人的逐利属性从不是原罪,关键在于利益之外是否留存着对生命的敬畏。李嘉诚和霍启刚家族的捐款,本质上是用行动证明,财富与责任可以如此紧密相连。 灾难会留下伤痛,但也会凝聚力量。当巨额善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援助,当普通人的善意汇聚成暖流,受损的社区终将重建,受伤的心灵也会慢慢愈合。这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每一份爱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