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消失”,不让出教室、只能在厕所里聊天……孩子为何被“圈养”了?

华人文学汇 2023-11-25 14:35:30

近日,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在微博呼吁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瞬间一呼百应。

原本以为这个是个别学校的现象,但翻开评论区,来自全国各地的IP都在踊跃吐槽。

毫不夸张地说:

我们熟悉的课间十分钟,在这届孩子身上濒临灭绝...

课间只允许学生喝水和上厕所,不允许下楼活动;每个楼层安排有值日教师,不允许学生“串班”“串楼层”;在楼道上不能玩闹嬉戏、在教室里不能大声谈笑……

一些学校不让学生课间去操场,甚至不让出教室的做法,被家长们戏称为“圈养”教育,一再引发教师和家长的“吐槽”以及社会关注。

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舒展下筋骨,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需求。让活泼爱动的孩子,犹如生活在笼子的束缚中,不仅会压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变得呆板、木讷,也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发育。这种管理方式,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中心学校,学生们在体验“同心弹弹圈”游戏。

虽然饱受批评,但“圈养”现象仍然在一些地区存在着,而且在一些地区有增多的趋势。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现实原因。

比如,由于建筑设计等问题,校园空间不足。对于一些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学校来说,校园空间更显逼仄,让学生课间全部走出教室,确实有难度。

还有一些学校管理者害怕出安全事故、担责任,所以选择风险最小的管理方式。

更有甚者,个别学校以“安全”为名,将体育课的内容也都安排成了“低风险”的活动。

种种原因,不一而足。总之,不管是主观上的不敢、不愿意,还是客观上的不能,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难处。

打破“圈养”怪圈,让青春洋溢的学生走出教室释放天性,让学校的课间“沸腾”起来而不是悄无声息,再应当不过。一件正确的事情,再难也要去做。

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四流中路第三小学操场上,学生们进行花样跳绳。

让不让学生走出教室,是检验学校管理者育人理念的试金石。以安全为名,将学生“圈养”在教室内,其实是一种懒政。

好的教育不是一边高喊“五育”并举、素质教育,一边连教室都不让孩子走出。退一万步说,“圈养”就真的能做到万无一失吗?由此造成的学生心理问题,或许暗藏更大的风险隐患。

实际上,学校的安全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和社会。

爱打爱闹的孩子在校园内磕磕碰碰是常事,但如果孩子磕碰了一下,家长就要兴师动众找学校的麻烦,无休止地闹事,学校自然就不敢放手让孩子走出教室。

这部分家长,既想让孩子在开阔的空间内成长为身心健康、阳光开朗的青春模样,又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让学校和教师背负无限责任,这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所以,要化解安全顾虑,既需要有合理的保障机制,用法律为学校撑腰,也要有敢于担当的学校管理者,更要有通情达理的家长。打破僵局,就在于凝聚家校乃至于全社会的共识。

就校园空间不足而言,客观限制的确存在。对于人数较多的学校来说,组织学生集体下楼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别说一起涌入操场。再加上课间时间紧张,更难以有序组织。

化解这一问题,除了要求学校管理者创新方式、探索现状下的改进措施之外,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等层面逐步化解问题。

在贵州省黔西市永燊彝族苗族乡永燊小学,小学生们在课间五人竿跑。

可以期待的是,伴随着学龄人口回落,学位供需矛盾将缓解,将为学校释放更大的育人空间,但前提仍然是区域、校际均衡。另外,优化校园空间布局,也是破解问题的途径。这要求在改建、扩建以及新建学校时,采用科学的建筑设计理念,为学生留足教室外的活动空间。

让校园动起来,让学生展现青春朝气,这才是教育的样子。现实有难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再难也要想办法打破怪圈,真正为孩子负责,为我们的下一代负责。

之前看到一组老照片,感慨万千。

还记得三四十年前,我们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吗?

下课时,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游玩,玩弹珠、跳房子:

学校里的设施再简陋,大家伙都在排队等着攀爬,天真和幸福总是不小心从嘴角溢出来,从眼睛里冒出来:

女孩子们野起来,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

一不小心摔伤了,顶多就掉几颗小珍珠,涂上红药水后立刻满血复活,加入疯玩的队伍。

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孩子呢?

明明花一般的年纪,却早早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日复一日困在小小的教室里,压弯了脊椎。

但还是要说句公道话,造成这种结果的,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问题。

任何一个不合理的学校规则,背后肯定都有它惨痛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孩子之间免不了打闹。

只要打闹,就免不了磕磕碰碰。

可是现实是,只要一出事,孩子总会是家人眼中的“受害者”。

孩子摔地上了,就责怪地板;

孩子撞到桌子,就怪桌子;

最终只有学校去兜这个底,这也是校闹一波接着一波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第一要务早就不是教学了,而是把孩子出意外的可能性降低到0。

而孩子,也就成了学校和家长之间博弈的唯一牺牲品。

这就是现实,无奈的现实。

但今天,我也斗胆呼吁一下:

理解家长保护孩子的心情,但既然学校冒着风险把太阳还给孩子,我们也要把信任还给学校。

我们要多给学校和老师一些信任,遇事多沟通和理解,小伤别闹,大伤正确维权,不要极端。

相信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有一个初衷—让孩子平安、快乐。

所以,只有我们站在同一面,才能守护住孩子那10分钟的太阳。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孩子的脸上重新看到这种无忧无虑的笑容。

在上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校方责任综合险已经开始推广。

国内某保险公司职员林婕表示,2010年后,随着意外事故报案越来越多,原先单一的责任险种已经衍生出体育活动、校园意外等各类专项保险。目前每个月,林婕接触到的学生意外事故报案有近千起,她观察到,更多学校正对保障学生安全的硬件设施进行规范,保险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校的安全顾虑。

2021年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表示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风险防控机制,来减轻或化解校长和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所受到伤害的后顾之忧,这可能是解决课间问题的基础。

2023年10月1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答复记者,目前正在督促各地进一步完善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多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校园内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配置全面达标并有效运用。

1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3-11-25 14:41

    现在的孩子花在学习的时间太长,其他时间要么玩手机要么看ipad,可怜[笑着哭]

华人文学汇

简介:旅居欧盟的华人文学爱好者的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