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为何竞争不过江浙沪?

武当云中客 2024-05-11 12:03:52

鄂湘为何竞争不过江浙沪?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的地方属于南方!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曾经形成了发展比较好的四大经济板块——长三角、大湾区、两湖和川渝。在这四大板块中。如果以如今的视角来看的话,国内顶级的五大经济区,也是集中在这四大板块。其中长三角是国内经济的第一极,大湾区是第2极,成渝是第4极,鄂湘所在的长江中游为第5极。国内经济的第三极在北方,也就是如今的京津冀!如果以传统农业视角来看的话,南方面积最大的平原则是地跨两湖的的两湖平原,面积高达5万多平方公里,比长三角平原还大出1万多平方公里。然后成都平原和大湾区所在的珠三角平原就更难和两湖平原相比了。那么两湖平原所在的鄂湘经济为何只能做国内的经济第五极,而不可与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经济争锋呢?我们来看一下!

我们还是先来看下鄂湘和江浙沪如今的基本面。鄂湘面积有将近40万平方公里,人口12406万,经济体量为10.6万亿;江浙沪的面积为21.9万平方公里,人口17641万,经济体量为25.8万亿。由此可见。鄂湘的面积几乎是江浙沪的两倍,但是鄂湘的人口只有江浙沪的70%,鄂湘的经济总量更是只有江浙沪的41%。鄂湘两省经济总量加起来都还差江苏两万亿以上!由此可见在人口聚集和经济总量方面,鄂湘与江浙沪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其实按照原本的天赋来看的话,鄂湘实力应该是远超江浙沪的,但是如今却为何与江浙沪拉开那么大的差距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两湖平原确实是南方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当时川渝盆地的巴蜀两国,长三角的吴越两国的实力,都远远不如地处两湖的楚国。楚国鼎盛的时候曾经占据了当时天下的一半。而两湖无疑是整个南方的人口经济和文化中心。然后一直到三国时期,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实力才最终追平鄂湘。东吴立国的基础就是两湖所在的荆州和江浙沪所在的扬州。当时孙权和孙皓还曾经短时间内把国都从南京迁往湖北的鄂州。

然后两湖真正开始与江浙沪拉开差距是什么时候?答案就是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我们都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是杭州,北端起点是北京。然后中间就是当时国内的人口政治中心河南了。而长三角就地处长江下游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长三角所在的江南地区接下来经过隋唐300年的孕育发展,在北宋时期成为了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以宋室南迁为标志,长三角从此奠定了国内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并且在明朝中后期,随着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改稻为桑,使得当时的种粮任务逐渐就转移到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鄂湘与江浙沪在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实现了产业分工协同。再往后鄂湘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就是跟着长三角走了!

通过以上所叙述,我们就知道了早在千年以前的隋唐时期,鄂湘的经济就逐渐被江浙沪给拉开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鄂湘虽然拥有南方最大的两湖平原,但是并不意味着两湖的经济就一定会比江浙沪强!种地的这个农业是经济基础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表全部。且国内最近两百年逐渐进入近现代化之后,水运的价值更加突出。鄂湘与江浙沪共有长江水道。京杭大运河虽然在现代社会,其水运能力明显跟不上了,但是长三角同样也靠海,其运力比长江水道都大。而江浙沪就处在国内的海岸线中段和长江汇入大海的地方。其水运便利的程度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鄂湘所在的长江中游地区,终究还是整个长江水运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发展沿海经济海外经济的过程中,鄂湘肯定也明显竞争不过江浙沪地区。省级层面的比拼,鄂湘赣都已经是劣势明显了!在各自的具体大城方面,鄂湘仅仅两座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长沙和武汉;而江浙沪都有8座。鄂湘的最大城市武汉,放在长三角仅仅排在逊于沪苏杭的第4名,武汉的经济总量都还不到上海的一半。由此可见鄂湘在大城经济比拼方面,与长三角差距巨大!

如果时间再往后面看的话,未来的两湖经济其实还是跟着江浙沪走的。毕竟鄂湘在经济地理区位上,放在中西部地区,可能是最好的。但是与江浙沪相比,还是差得太远了!

0 阅读:164

武当云中客

简介:经济地理分析、历史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