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广幻维 2024-01-03 14:39:25

自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 (COP15) 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启动召开以来,以“亚洲象北迁”等现象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在云南甚至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讨论的热潮。2022年12月19日,COP15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GBF)。时隔COP15闭幕一周年,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哪些进展?云南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又得到了哪些提升?2023年12月16日,由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广电传媒集团《最强少年》栏目组联合钛友益思(昆明)、大象好在书店举办的大型青少年公益科普活动“成长会客厅”,邀请云南省环境科学院副院长、COP15专家组核心专家吴学灿老师,云南省林科院原院长杨宇明老师,为公众回顾了COP15大会成立至今,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种变化。来自昆一中、昆十中、西联学校等一百余名师生和家长参加了活动

吴学灿老师回顾了COP15大会落地云南的前世今生,强调因为举办了COP15,全世界才联合起来确定了到2030年和2050年,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和路径(昆蒙框架);同时大会发布了《昆明宣言》,宣布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并正在积极筹备“昆明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对于云南来讲,更重要的是,这次大会助力昆明走向世界,在全世界展示了昆明形象,在历史上镂刻下昆明印记。吴老师以99年昆明世博会为例,COP15大会助力昆明的城市建设提到了极大的提升;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享受生物多样性之美,环保意识得到极大提升;最近兴起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宜居云南和美居云南。吴老师还强调,要巩固COP15大会的成果,就要让自然教育在更广泛的公众范围内开展,让更多的学校、家长和孩子们参与其中。

杨宇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由来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多重价值。杨老师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云南省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拥有的物种数量占中国的二分之一,占世界的近十分之一,很多物种为云南省所稀有、独有,这也是COP15大会能落地云南的重要原因。杨老师还以云南文山的无眼金线鲃为例,向大家普及了“适者生存”和“用进废退”的进化理念,并呼吁大家在日常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用辩证的眼光和理念来看待这些。

来自北京的碳交易专家丁莹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刚刚在迪拜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所取得的进展。昆一中的何昕晔同学制作了一段3分钟的短视频,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一名小小生态摄影师的故事。

活动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向专家提问,“所有的外来入侵生物物种都要被杀死吗”“脑机接口革命会给生态伦理带来什么问题”“为什么《昆明宣言》中要着重强调女性和儿童的作用”等等问题,更将活动现场的氛围推向高潮。

最后,活动主办方向三位专家颁发了“成长会客厅专家顾问”聘书。主办方表示,“成长会客厅”是一档由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广电传媒集团《最强少年》栏目组与钛友益思(昆明)共同发起的针对青少年成长的大型公益沙龙。该沙龙每个月举办两期,话题聚焦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儿童社会情感、媒介素养、跨文化交流成长等,邀请海内外在这些领域内的专家和成就者,为儿童、家长和老师等献上思想的盛宴,为中国青少年的转型成长提供路径和借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