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影响的决定就一定差吗?

失语者云骧 2024-05-07 14:34:58

不一定。很多时候,情绪影响的决定和决策,往往是对的。

要知道,情绪的力量虽然感性,但也强大,它比理性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基于这种特性,很多事情在前期是需要这种力量去推动的。

没有这种力量去推动,很多后来被证明是对的事情,能成的事情,反而容易被理性思维扼杀在摇篮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原因。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理性,其实有它的局限性,它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总是悲观的。在事情没成之前,你说出来,大部分人给你的反馈基本上都是理性的分析,这种理性的分析往往都是悲观的论调,都是泼冷水。

看看这些例子,你就知道了:

1946年,福克斯公司总经理达里尔扎努克说,电视机只要上市六个月就抓不住消费者了,人们很快会厌倦,每天晚上盯着一个胶合板箱子看。

1957年,电子管发明者李德福雷斯特说,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人类永远无法登上月球。

1966年,《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未来主义》的文章,用宣判的口吻表示,远程购物绝不会成为流行时尚,因为“女人喜欢走出家门,喜欢把玩商品,喜欢改变主意”。

1977年,美国数据设备公司创始人肯尼斯·奥尔森说,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台电脑不合常理。

2007年,微软首席执行官斯蒂夫·鲍尔默说,iPhone绝对没有机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毫无可能。

在当年,这些可都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最聪明的几个人,他们的理性思维,让他们下了多么悲观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在今天来看,无一不被证明是错误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生算法》的作者俞颖正说,最好的成事原则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长期乐观是需要情绪脑和本能脑驱动的,这部分也是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提出的“快思考”,亦即“系统1”,它感性,容易受情绪和本能影响,但也强大、持久,一旦你的目标植入了你的信念之中,进入到你的潜意识里,它也是你最能坚持下去的动力;

短期悲观是需要理智脑来驱动的,这部分也是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提出的“慢思考”,亦即“系统2”,它虽然悲观、短视,但也理智、理性,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当下愉悦是做好眼前事,顾好眼前人,心无杂念,聚焦于此时此刻,活在当下,带着激情和快乐,进入心流状态去工作。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是最高效的成事之法和最聪明的人生哲学。

当然最好的决定和决策,绝不是单一的情绪或理智主导的结果,它通常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大脑运作:冷静与热烈糅合,感性与理性协作,主观与客观互动的结果。

但你绝对不能说情绪影响的决定就一定是差的。

以上,供参考。

0 阅读:13

失语者云骧

简介:向内求,带你一起认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