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格局和认知,很难在根本上得到质的提升?

失语者云骧 2024-05-13 14:32:23

因为知识≠智慧,看过≠体验,知道≠证到。

诚然,互联网现在这么发达,什么都搜得到、看得着,新一代90后、00后,在网络上确实可以见识到非常多新鲜的事和人,了解到非常多的风土人情和迥异文化。

但这些充其量只是一些增长见闻的知识,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知识俯拾皆是。真正厉害的人,通过联机学习,也就是度娘,什么找不到?这些知识压根就不需要记,直接找万能的度娘就好。

知识没有化为己用,变成智慧,只是一些无用的信息而已,更何况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铺天盖地,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垃圾信息,难的反而是如何筛选出有用的、靠谱的、优质的信息。

再加上流量的算法推荐,给你推荐的信息,都是你喜欢看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信息茧房,这反倒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息壁垒。

再者,你在网上看过的这些新鲜的人、新奇的事,并不等于你亲身体验了,也不等于你亲身经历了,更不等于你就成了他们,变得和他们一样厉害了。

这中间的距离,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这只会产生一个错觉,让你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为什么那么多人知道很多道理,却始终无法过好这一生呢?

因为知道不等于证到,更不等于做到。

在知道与做到之间,还横亘着四步阶梯,分别是闻、思、修、证。

其中闻是看书学习,思是独立思考,修是修炼实践,证是结果反馈。

而闻思修证是一个跨越知道与做到之间巨大鸿沟的漏斗模型,这四者每一级的转化率都仅有10%,甚至不足10%。

也就是说,100%的闻→10%的思→1%的修→0.1%的证。

最后也就是万分之一的结果反馈而已。

所以为什么我们的格局和认知,很难在根本上得到质的提升?

无非是你闻的不够,思的不多,修的不足,证的太少。

多闻、多思、多修,才能多证。

然后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日拱一卒,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三年五年),就会形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也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

以上,供参考。

0 阅读:16

失语者云骧

简介:向内求,带你一起认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