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儿子写诗向父亲要钱,全篇20字无一钱字,好友:我把女儿嫁他

遥河 2024-04-09 21:23:44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风流才子,他从小天赋异禀,三岁熟读论语,七岁妙语连珠,为了向父亲要钱,他写下一首奇诗,全诗共20个字,竟然没有一个字谈到钱,却让老父亲汗颜。

孩童父亲的挚友对他的才识也颇为欣赏,当场表示要将自己的千金许配给他,而这个七岁作诗的神童就是近代国学大师——黄侃。

老来得子,七岁作诗惊艳众人

1886年(光绪十二年),黄侃出生在成都三道会馆,他的父亲叫黄云鹄,进士出身,长年在四川为官,最高升至四川按察使,为清朝的二品大官。黄云鹄为官廉洁,执法严谨,被世人称为“黄青天”,颇受皇帝的恩宠。

但因为他从不和官场同流合污,最终还是得罪了权贵,此后黄云鹄的官也越做越小。

黄侃出生的那年,黄云鹄已经是67岁高龄,不过老来得子的他并未对黄侃过多宠爱,而是教子严苛。

在黄侃两岁时,黄云鹄就请来江叔海教他,一上来便授《论语》。在童年时期,黄侃反复诵读十三经,包括周易、诗经、周礼、尚书和春秋等十三部儒家经籍,这也让他对国学有了极其深刻的认知。

1890年,黄云鹄辞官返乡,一家人回到了湖北蕲春故居,随后黄云鹄开始潜心研究经学和书法。黄侃五岁时,黄云鹄带他到成都的武侯祠游玩,回到家后,黄侃居然将祠壁上的大多数楹联给背诵了下来,这让黄云鹄又惊又喜。

不过自从黄云鹄辞官之后,黄家的家境已大不如从前,加上他为官时清正廉明,家里本就没有多少钱,所以黄云鹄只得外出任教,以谋求生计。

有一次,因黄云鹄已经有两个月没给家中寄钱了,眼看着一家人就快吃不上饭了,于是7岁的黄侃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向他要钱。

然而当黄父刚读了一遍信中的内容时,却感到很纳闷,因为这封信总共只有20个字,写的是一首对仗工整的五言绝句:

父作盐梅令,家存淡泊风。调和天下计,杼轴任其空?

等黄云鹄又读了一遍后,才忽然茅塞顿开,欣喜若狂,不禁赞叹黄侃这臭小子真是个天才。

原来,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父亲为官时清廉,所以家中一直都有淡泊名利的风气,现在父亲仍在为天下大事操劳,但却要任凭家中揭不开锅吗?

此诗通篇都没有提到一个钱字,却把家中的窘境,和父亲的疏忽全都表达了出来。

在黄云鹄读这封家书的时候,恰好挚友王鼎丞在一旁,见黄云鹄笑的这么开心,王鼎丞便问信中写的是什么,等他看了几遍后,也欣慰地笑了,夸他儿子是个天才。

又想到自己的小女王采蘅和黄侃的年纪相仿,于是便和黄云鹄定下了娃娃亲。

年少留洋拜章师,归来问鼎国学之巅

1902年,16岁的黄侃进入武昌文华中学堂进学,在校期间曾和同乡的董必武、宋教仁和田桐等人宣传革命思想,事后被学校开除。

1905年,在父亲老友张之洞的资助下,黄侃到日本留学,同年8月加入同盟会。次年,黄侃拜入章太炎门下,从此,两个孤傲之人相互欣赏,被众人称之为“一对疯子”师生。

1908年,黄侃回国侍奉生病的母亲,不久之后,母亲逝世。在丧葬期间,黄侃悲痛不已,当场吐血数升不止。在这之后,黄侃便留在国内,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讲说民族大义。

然而没过多久,黄侃就因为在光绪和慈禧国丧期间,砸烂虎头牌,痛殴校长,事后被迫出走日本。直到1910年,黄侃才重归故里。

一年后,黄侃又因宣传先进革命思想,被学校解雇。在返乡途中,同盟会友人给他设宴践行,席间革命氛围高涨,黄侃甚为激动,于是趁着酒意写下一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文章。此文一出,瞬间在全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辛亥革命之后,黄侃无心入仕,而是选择奔走江湖,退居上海主办《民声日报》,后来又专注于教育事业。

黄侃曾在北京大学、金陵大学、山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其在声韵、训诂、文字方面的研究,远承汉唐,近接乾嘉,自成一派,见解犀利独到,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然而,这样一位大师在男女之事上的表现,却一塌糊涂。

外仁内欲的风流之子

虽然黄侃在学术上颇有造诣,但他的第一大爱好却是女色。当年,刊物中就曾有过:“黄侃的文章走天下,实为好色之徒,非吾母,非吾女,皆可妻也。”这样的极端言论。

1903年,黄侃和王鼎丞之女王采蘅结为夫妻。在之后的几年里,这对门当户对的新人的确过了一段幸福安稳的新婚生活。

王氏是一个传统女性,成为人妻后不但温良贤惠,深居简出,还为黄侃生下了七个子女,是个会过日子的女人。但时间一长,落拓不羁的黄侃就对这段婚姻感到了乏味。

黄侃本就常年在外奔波,两人平日聚少离多。在北京女师任教期间,他遇到了同乡、同族的学生黄绍兰,从此一见倾心。黄绍兰肄业后,前往上海开办了博文女校,黄侃也跟到上海追求她。不久后,黄绍兰就被这个风流才子打动了。

黄绍兰

当时,黄侃的发妻还在家中,而为了骗黄绍兰和他登记结婚,便用了一个李某的假名。黄侃给出的理由是:“你也明知我是有家室的人,如果用真名,就犯了重婚罪。同时你明知还跟着我,也得负责任。”

然而,这一段假婚姻没维持多久,黄侃就返回了北京女师,期间又和一个苏州籍的学生彭欣湘私下结合。在这个时候,黄绍兰已经有了身孕。

不过很快,黄绍兰的好友就发现了黄侃的秘密,于是立马让黄绍兰北上找黄侃。结果,黄绍兰见到的却是挺着大肚子的彭欣湘。

黄绍兰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可因为结婚证上的不是黄侃,而是李某某,所以根本奈何不了他。更可悲的是,黄绍兰已经生下了黄侃的女儿,黄父对此愤恨不已,痛斥黄绍兰辱没家风,一怒之下便和她断绝了关系。

后来,黄绍兰投奔到章太炎门下,章夫人汤国梨为她的遭遇感到同情,平日里对黄绍兰也是百般呵护,但黄绍兰始终走不出黄侃给她带来的巨大伤害,结果还是疯掉了,不久便自缢身亡。

针对黄侃的所作所为,汤国梨曾在文中严厉批判道:“(黄侃)有文无行,为人所不齿”,“是无耻至极的衣冠禽兽”。

然而,章太炎身为黄侃的恩师,他对这位大弟子的坏毛病却表现得足够宽容,认为黄侃具有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阮籍那样的洒脱,不管他怎样不守礼法,逃脱责任,但他在丧母时吐血数升,足以见得他是个孝顺之人,内心仍然善良。

章太炎和汤国梨

而在黄绍兰之后的彭欣湘,同样没有留住黄侃的心,在给黄侃生下两个子女后,又被黄侃给丢下了。

后来,黄侃到了武汉任教,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素有“武汉三镇第一美人”之称的黄菊英。

黄菊英和黄侃同样是同族,而且这个年轻女子还是黄侃女儿的同学好友,此时的她不过16岁。

那个时候,黄菊英时常到黄侃家做客,一来二去,黄侃便对这个年轻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凭借着这一身的绝世才华,黄侃又一次俘获了美人的芳心。

然而,因为两人的年龄差距悬殊,又是同族,所以两人的结合时常惹来众人的非议。但即便如此,黄菊英还是选择嫁给了黄侃,成了他的第四任妻子,也成了黄侃女儿的后妈。

这一年,黄侃已经37岁了,而黄菊英才20岁。

在之后的12年里,黄侃在未有过新欢,直到1935年,49岁的黄侃于南京病逝。

黄侃的一生,为革命,为学术奉献了几乎全部精力,为人不阿贵,不媚俗,殷勤传学,桃李满天下,是名不虚传的国学大师。但是,他又是一个多情的风流之辈,对几任妻子的背叛和无情,也成了一大污点。

26 阅读:17029
评论列表
  • 2024-04-17 15:14

    文人墨客多无情 衣冠禽兽冠多情

  • 2024-04-10 10:30

    与郭沫若相似

  • 2024-04-10 19:19

    自古才子多风流

遥河

简介:用温柔文字,书浩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