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馆校携手“以美育人”

文化自信 2023-12-15 17:24:50

在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来自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草龙腾飞”压轴亮相开幕式,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来宾驻足欣赏。据悉,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编写了一套一至五年级的“草龙”校本教材,聘请传承人陈焕彬担任草龙社团辅导老师,帮助学生掌握草龙专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该校还成立了草龙队和打鼓队,经常在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表演,展现当地青少年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四川乐山依托当地自然文化生态资源,从强化美育顶层设计、构建美育服务阵地、聚合美育资源优势、打造“一校一品”矩阵等方面入手,为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美育教育功能提供了“乐山方案”。

充实阵地人才 做“实”美育教育

今年国庆假期,位于乐山市沙湾区的沫若戏剧文创园热闹非凡,不仅有经典儿童剧《灰姑娘》上演,还有汉服场景打卡、戏剧服饰与脸谱体验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孩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教育拓展为目标,以构建服务阵地为重点,乐山着力打造美育教育的“第二课堂”。据悉,近年来,当地将文教合作助力美育教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工作清单,按照逐年递增、投入不减原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4.97亿元,有序推动“文瀚巷”综合体、乐山文庙博物馆、谢平安戏曲艺术馆、沫若戏剧文创园等40余个美育教育标志性工程建设,并通过馆校合作、景校共建、社会参与等形式建成美育实践基地80余个,命名乐山市校园美育教育试点示范基地21个。

同时,乐山还实施了“中小学校美育副校长聘任试点与管理办法”“中小学校美育辅导员选聘”两项机制。截至目前,已在21所中小学开展了美育副校长聘任试点,聘任23名美育副校长,为49所中小学荐聘了86名美育辅导员。各地通过“多校联聘请”等形式扩大“一长一员”覆盖面,为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展美育教育提供了保障。

拓宽服务广度 做“火”美育课堂

今年7月,2023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走进郭沫若故居,“从君自沫水来”“国之栋梁柱”“文艺新创造”“史学开宏篇”四个方面了解郭沫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卓越成就,并欣赏郭沫若书法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本次研学,感悟到郭沫若先生的文人笔墨气息,对中华文化韵味有了更深的理解。”学员感慨道。

为让美育活动“燃”起来,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坚持把红色教育作为青少年思品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丁佑君烈士遗物陈列、烈士书信、历史物件展示等,将丁佑君烈士向往真理、献身革命的理想信念贯穿始终。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乐山先后打造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空间、夹江大千纸故里非遗传承教育空间、文化艺术之乡特色文化教育空间、名人故居红色研学教育空间、历史文化名城精神可读空间等“乐游嘉学”旅行品牌矩阵,建设研学旅行基地(营地)120余个,开发研学课程100余项,推出研学旅行线路20多条,开创了“诗和远方”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坚持动态联动 做“大”美育舞台

校园是审美教育的生动载体。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乐山通过打造“一校一品”矩阵,让美育舞台不断壮大。

在井研县,创作手段落后、画艺人才缺乏、设计营销人才空白等一度成为制约井研农民画产业发展的直接短板。近年来,乐山师范学院和井研县在促进井研农民画理论化、流派化、产业化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通过“课程融通、活动联通、阵地贯通、课题互通、组织相通”,把学校开设的《乡土手工艺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选修课程、《井研农民画赏鉴》等通识选修课程、《漆画技法》《手工印染》等校级一流课程,与井研县中小学的《井研农民画》校本课程、《井研农民画绘画》兴趣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梯次化的“井研农民画”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伴随文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乐山先后助力全市数百所学校形成自身发展特色。此外,自2021年以来,全市“五馆一站”先后与134所中小学校签订了《馆校合作共建协议》,精心策划实施“5+5+2”馆校联动活动(即5馆利用学生在校5天放学后的2小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实现了“减负不减质”的目标,“乐图小课堂”“乐图小书虫”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