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所985、12所双一流、98所院校,仅1人增选院士,原因深入揭秘

史海流年 2023-11-24 21:41:15

随着2023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名单的正式出炉,悬念也全部浮出水面。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名单也全部出现在人们面前。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2023年133名两院院士增选名单中,没有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5所985工程大学的“身影”,却有11所“双非”高校的科学家晋级。

尤其是我们发现,陕西省除了西北工业大学59岁的安保维,当选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院士,晋级总人数位居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后面。

我们知道,陕西省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全省共拥有各类高等院校98所,排名全国第十三位。目前,陕西省的本科院校共有58所,占比约59.18%。其中,公办本科有35所,占比约35.71%。民办本科有23所,占比约23.47%。

此外,陕西省还有40所专科院校,占比约40.82%。其中,公办专科有30所,占比约30.61%。民办专科有10所,占比约10.20%。

陕西省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所985工程大学,占全国985工程院校的7.69%。包括985工程大学在内,共有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占全国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5.44%。

陕西省高校在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表现欠佳的原因探究

在2023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陕西省高校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只有1人成功入选。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陕西省高校的此次落选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我们在此将分析内在原因,以期为陕西省高校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科研实力待提升

两院院士增选是对学者科研成果的极高认可,要求候选人在学术领域具有卓越的贡献。然而,近年来陕西省高校的科研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并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科研项目资助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相对落后。因此,陕西省高校应加强科研实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以增加在两院院士增选中的竞争力。

二、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高校在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方面面临较大挑战。许多优秀学者选择前往沿海地区或其他发达城市,导致陕西省高校在关键学科领域的师资力量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削弱了学校在两院院士增选中的竞争力。因此,陕西省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人才环境,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三、学科优势不足

在两院院士增选中,具有鲜明学科优势的学者往往更易脱颖而出。然而,目前陕西省高校的学科设置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特色学科。这使得陕西省高校在两院院士增选中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科建设,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学科,提升学科优势。

四、产学研合作不足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学术发展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陕西省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还相对薄弱,与产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这不仅限制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也使得学校在两院院士增选中的竞争力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和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价值。

五、人才培养质量待提高

两院院士增选不仅关注学者的科研成果,还对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能力有较高要求。然而,目前陕西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达到领先水平。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方面相对欠缺。因此,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陕西省高校在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主要包括科研实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学科优势不足、产学研合作不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方面。为了提升学校在两院院士增选中的竞争力,学校应全面加强上述各方面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为陕西省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我们也要惊喜地看到,2023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中,陕西省籍贯的科学家共有5人,占比3.76%。这说明,陕西省是一个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重地,在今后培养出两院院士这样的拔尖人才,是具有雄厚的教育基础的。

陕西省高校如何尽快地、有效地培养出两院院士这样的拔尖人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人才金字塔的塔尖,两院院士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教育大省,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具备培养出两院院士的潜力。那么,如何让陕西省的高校尽快、有效地培养出两院院士呢?

一、优化学科布局,提升教学质量

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陕西省高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加大对特色学科的投入,提升学科实力。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人才培养的视野。在教学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科研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科研实践是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陕西省高校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同时,要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从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拓宽学术视野。

毕竟,陕西省在世界一流学科、世界知名高水平学科、世界高水平和中国顶尖学科数量上,排在全国前十名的位置上。西安交通大学还是C9联盟高校中的佼佼者,全省中国一流学科数量接近50个,具有培养超过一流人才、两院院士的学科基础。

据软科2023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显示: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排名世界第一位。西北工业大学排名第六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力电子工程专业,排名世界第九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排名世界第一位。西安交通大学的仪器科学专业,排名世界第五位。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世界第四位。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排名世界第二位。

西安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排名世界第九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遥感技术专业,排名世界第二位。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都被人们美誉为“大国工匠”的生产线,理应奋起直追了。

三、强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视野

国际合作是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陕西省高校应积极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留学和交流机会。通过与国际接轨,让学生了解国际学术前沿,拓展国际视野。同时,引进海外一流人才和先进教育资源,为陕西省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注入新的活力。

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创新精神

创新文化氛围是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保障。陕西省高校应注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通过举办科技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要加强对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培养两院院士这样的拔尖人才需要陕西省高校在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科研实践、强化国际合作和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等方面下大力气。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有效地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 阅读:214

史海流年

简介:教育教学,高考志愿,强基、综评、三一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