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要读诗?怎么引导孩子怎么读诗?4步轻松学,建议收藏

不想上班的丸子爸 2024-01-05 14:04:2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脍炙人口的《咏鹅》,是许多人童年对古诗词的第一印象。它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富有童趣的画面,也悄然引领孩子们走进了中华诗词文化的瑰丽殿堂。

今天,我们将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出发,深度剖析孩子阅读古诗词的重要意义,分享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诚意推荐一套创新教育图书——《地图上的古诗词》。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摘自《毛诗序》

孩子为什么要学古诗词

1.情感与人格塑造的基石

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和道德教育意义有助于孩子形成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健全的人格特质。

孩子在学习古诗词中会被古诗词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意境之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为孩子的心灵赋予一种优雅而深邃的底蕴,而孩子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实写照。

如《咏鹅》中自然纯真的情感表达,能够引导孩子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从而构建起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

2.语言艺术的熏陶与语文素养提升

孩子通过诵读古诗词,可以亲身体验到汉语的韵律美与词汇魅力,从而深化对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自身的语言感知力与表达技巧。

下次我们感叹眼前的美景时不再是那句“哇,好美”,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对于学诗孔子老早就说的明明白白,诗词可以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①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论语·阳货》

3.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思维的启迪

其实读诗就是读史,诗词里的历史是与声音有画面的。一个朝代的盛衰荣辱,历史的草蛇灰线,无疑不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

孩子在读这些诗词的时候不仅能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能启发他们独立思考,激发跨越时空的创新精神,让历史不在空旷,而是有声有色的印在脑海里。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掌握高效学习法,让古诗词成为孩子的智慧灯塔

1.互动体验式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要想孩子更好的学习要激发孩子的兴趣,所以学习古诗词也一样。面对这些生涩难懂的古诗词,我们可以结合故事,结合画面带孩子一起学习。

就比如我家里用的这套《地图上的古诗词》,就是巧妙地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诗词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探索中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真正寓教于乐。

2.情境化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诗词元素,我们可以借景借物借事借情感让孩子模拟创作,从古诗词的学习课本走向生活,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成不成我们先做,行百里者半九十,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大胆发言。学习本不该脱离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分阶段渐进式学习路径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口气让孩子成为一个诗人,也不能一口气给孩子喂成一个天才。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诗词开始,陶冶温养孩子的文学情操。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就像我们家一样,就没必要去逼着孩子去背,带着孩子读,逐步引导孩子从诵读到理解,再到鉴赏,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诗词欣赏水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4.给孩子营造书香环境

学习不能只靠老师靠学校,我们在家里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环境。所以平时少带孩子玩点手机,多带孩子看点书。

我曾听过不一句话,不是孩子不读书,而是孩子无书可读,虽然不鼓励你多给孩子买书,但是我希望你在孩子想读书的时候家里能有书可以给孩子读,不要让孩子的书架上除了学校的教材无书可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把握当下,以古诗词为桥梁,带领孩子们深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点亮他们的心灵,成就未来的诗才。

同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和孩子共读古诗词的感悟与故事,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套书籍,让古诗词成为照亮孩子们前行之路的智慧明灯。

ps: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如有图片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0 阅读:0

不想上班的丸子爸

简介:丸子爸分享育儿经验,助力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