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华侨大学,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9 20:42:50

从学校层次来看,两校都是普通一本,没有985/211/双一流的名号。

从校名上来看,两校都略显“高大上”,都和“国际”有不少联系。

华侨大学,位于福建泉州市,保研率约4%,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本一档。

由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近些年生源质量一降再降,并不是“高不可攀”了,因此生源质量方面,与华侨大学有不小的重合度。

那么,放弃华侨大学,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首先,我是外省人(超过一本线30分进广外,概念就是类似郑州大学普通211学校可以任选)

在广外读最边缘的中文专业。

是的,这几年广外分数线一直下降,高水平大学建设也没有评上。

分数线撇开不谈,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什么没有评上?

现在不重视文科,全部扶持理工科学校,所以广工入选了。

中大/暨大/华工和华师作为广东省仅有的985 or211 (经济发达的一个省,重点院校还是太少)。

广州已经降到第四大城市了。

最后说广外,基本纯文科,又不是综合类大学,又不受待见,落选也不是很意外。

广外的没落也能反应目前文科类大学的没落,要不然高校积极开各类专业干嘛,都只能慢慢转变成综合性大学,求一席之地。

然后,针对广外说一下我的看法。

尽管学校目前各种不如意,但还是无法阻止我对于这个学校的热爱。

而且,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如果母校的学子都不站在身后,学校还谈何发展。

我从一个北方的小县城来到广外,来自一个最最普通的小家庭。

本来以为乡下人进城,各种被人轻视,怀着谦卑的心来到这里,没想到却收获了满满的尊重和关怀。

在广外的三年,无论是同学还是上课的老师,基本上印象都很好。

即使不喜欢某些老师,也不过是不喜欢他讲课风格。

在行政楼兼职一年半,各个部门的老师领导都接触过,基本上都很好相处。

特别是我所在办公室的两个老师,对我真的超级好。

所以,就师生素质方面,我并没有觉得不好。

当然,仅限于中文学院,其他学院并不是很清楚。

中文学院,广外最最边缘没有存在感的学院,可想而知,专业会水到什么程度。

但这并不妨碍自己上进、自己优秀。

学院虽小,但还是会提供各种留学交换机会。

而且每年都会请很多作家,去不去听讲课都是个人的选择。

从来都不去的人,没有资格在这里抱怨学院low。(而且这是中文学院,其他学院情况会更好。)

专业不精,混日子的人很多,但默默上进的人也有很多。(我不是学霸,只是很普通的成绩中上的学生而已)

无论身在何处,没人拦着你优秀。

做过班委,学院领导也接触过很多,留下坏印象的人几乎没有。

多一些人文情怀,少一些功利心理。

广外即使不够好,也没有你们认为的那么糟。

更何况,别把自己看的太高,学校看的太低。

总是抱怨环境,自身缺乏行动力不去改变的人,即使是在哈佛大学也是一条翻不了身的咸鱼。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广外商务英语学院本科,四年活动于北校。

有意向外语类研究生,如果来广外,如无意外应该在北校。

再说说氛围:广外的校区划分基本遵从:北校外语类,南校其它。

因此,在北校,是很多来自世界各国“乱七八糟”的人。

所以,如果你有意去认识、和他们交流,你是会有文化碰撞的快感的。

另外,北校外语类专业多,学习的氛围是挺好的,图书馆、校道、教学楼都能看到挺多读书的人。

广外号称CPU ,不管功利也好,形式也罢,认真的人总会从中有很多收获(团队合作、演讲技巧、PPT制作技巧……)。

因为presentation多,加上社团的活动,在校园里也很多一组一组的学生在brainstorm、在合作。

校园的社团和其他学校相比,就是比较具有外语、异国特色了,这里不再复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广外杯足球赛,就是被留学生学院完爆的节奏 )

硬件:首先广外是外语类学校,外语类的设备在华南乃至全国都是处于前面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图书馆的资源,外语类的绝对是天堂,很多极其罕见的杂志和书籍都能找到,其他的也不错,并且还在完善中。

另外图书馆接受学生提建议,可以购买馆中没有的图书。

教师资源:外语类的,很多都是行业内很有实力的。

其他类的,也有一些不错的,基本所有的教师(其他学院不是特别清楚,外语类的学院肯定是)都要求外国留学经验,和他们交流,本身便是一种提升。

985/ 211就看你怎么看它了,你看重它,它就重要;

不看重它,它就不重要。

当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东外贸学院合并成为广外后,外国语学院的地位下降了(从属于外交部变为属于省教厅),但是,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还在,硬件也在,实力有变么?

变的只是人为评级的东西,搞了那么多年,我们年轻人还不跳出这个怪圈么?

广外不是985和211,但是每年去外企的很多。

但是,我知道的,很多同学都已经从外企辞职了,因为不适合自己。

从心所为、活得有意义,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关于学风问题:个人觉得,要谈学风,首先得看专业。

主要是:专业是属于“研究”类型的,还是偏向“社交”类型的。

对于“研究”类型,那毫无疑问泡馆、泡实验室等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对于偏向“社交”类型的专业,相信大家不会认为一心只读圣贤书才是学风好的表现吧?

我去过的大学,广州各大高校(一本以上的)都有去过,有的也听过课,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学风差别,至少大部分不会好过广外(北校)。

另有去过的几间著名点的高校:港大,人大,北大。

除了北大,我在教学楼洗手处看到一女孩正在刷牙外,其他两间没有遇到特别的。

有些学校的学风很差,我也见识过,这里就不列出来了。

另有,哈佛大学凌晨的图书馆的图,以前的看法是被曲解过、断章取义过的。

貌似那图是用来宣扬哈佛勤奋的,可后来有去过哈佛的澄清说:

1.图书馆不是任何时候都是这样(参考各高校图书馆考试前一位难求的壮观情形)

2,他们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罢了。

有的在图书馆通宵后,接着就是回去睡觉了啊。

如果是同样的时长,那各位觉得有勤奋之分吗?

不是安排不同而已么?

以上的均是道听途说,至于孰是孰非,大家自己判断。

这里摆出来,是想说看问题可以多角度看看。

很多事别人说的不一定“实”,有时,眼见也未必为实。

判断是很重要的。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194
评论列表
  • 2024-05-06 02:26

    不会是编的吧?放弃郑大去广外?[笑着哭]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