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抄严嵩家产,金银财宝震惊四座,老臣跪求:请留点余钱!

文官探史 2024-05-17 15:15:56

明朝1565年,年迈的权臣严嵩,在其85岁高龄之时,家产被抄,家中被搜出的黄金多达三万两,白银更是高达三百万两,而那些珍宝古玩的数量更是难以计数。

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严阁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竟然跪地哀求,希望能留下些许金银,作为家中仆役的遣散之资。

抄家的官员们面对这位昔日的权贵,不禁心生怜悯,将此事上报给了当时的首辅徐阶,并请求能够满足严嵩的这一卑微要求。

然而,徐阶的答复却是出人意料的冷静与坚定,他闭目沉思片刻,随后以一种几乎不带感情的语调回应道:“我还记得,杨继盛的家中,未曾有过仆人。”

徐阶的这番话,虽未直接拒绝,却如同一记无形的重击,直击严嵩的心坎。

严嵩的请求,最终未能得到满足,他只得在一片凄凉中返回了自己的故乡,在那里,他面临着贫困与孤独,不得不依靠乞讨来维持生计,两年后,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权臣,终于在孤独中离世,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回顾严嵩的一生,他年轻时曾拒绝朝廷的征召,坚守自己的原则,誓言不与奸臣为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曾经嫉恶如仇的青年,逐渐被权力的旋涡所吞噬。

六十二岁那年,严嵩终于进入了内阁,而为了攀登至权力的顶峰,他不惜用六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手段排挤了当时的首辅夏言。

夏言,这位曾经的上级,曾有机会将严嵩的贪腐行为上报给嘉靖皇帝,但在严嵩与其子严世蕃的哀求下,一时心软,放过了他们,这一念之差,不仅未能换来严嵩的感激,反而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严嵩的权谋之路,充满了阴谋与背叛,他不仅设计剥夺了夏言的官职,更是无情地夺走了夏言的生命,在一次关于收复河套地区的朝议中,夏言与嘉靖皇帝的意见发生了冲突。

夏言坚决主张出兵,而嘉靖皇帝却希望避免战争,以维护自己的安宁,严嵩抓住机会,表面上附和皇帝,实则暗中挑拨,最终导致夏言在愤怒中失态,被皇帝以“强君胁众”的罪名逐出内阁。

严嵩并未就此罢休,他进一步联合他人,伪造了夏言谋反的证据,使得夏言在途中被捕,最终惨遭斩首,通过这一连串精心策划的阴谋,严嵩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内阁首辅,从此与儿子严世蕃肆无忌惮地贪污腐败。

在严嵩权势滔天之时,朝中多数大臣选择沉默,但徐阶却以不同的方式应对,他曾是夏言的恩人,也是杨继盛的老师,对严嵩的罪行了然于胸,徐阶没有选择直接对抗,而是选择了长期的隐忍,这一忍就是十七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徐阶表面上对严嵩唯命是从,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亲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为妾,以此让严嵩放松警惕,当严嵩因丧妻而家中发生变故,严世蕃不得不回乡守孝,徐阶知道,他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临。

徐阶利用严嵩父子的暂时失势,开始在朝中积极布局,他深知嘉靖皇帝对“犯上”与“通倭”的深恶痛绝,于是巧妙地弹劾严世蕃,以这两个罪名将其置于死地,严世蕃的倒台,标志着严嵩势力的瓦解。

随着严世蕃的死,严嵩的势力被彻底拔除,而严嵩本人也未能幸免于难,遭到了抄家的厄运,抄出的财物之多,令人震惊,足以编写成册。

在这一切贪婪与腐败被揭露之后,严嵩竟然还有脸面向抄家官员请求留下一些钱财,用以遣散家中仆人,但遭到了徐阶的断然拒绝。

徐阶的拒绝不仅是对严嵩过往行径的否定,更是对其人品的彻底否定,在严嵩权势滔天之时,他何曾考虑过那些因他而受苦的百姓和忠良?徐阶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严嵩的惩罚,也是对正义的一次伸张。

0 阅读:29

文官探史

简介:读史,品史,历史故事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