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赤膊将军”黄维纲一张珍贵家庭照,场景温馨,令人动容

向日葵爱过去 2024-05-12 02:11:30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43年,“赤膊将军”黄维纲一张珍贵的家庭照,镜头中,黄维纲与妻子怀中各抱着一个孩子,端坐在长椅之上,其她的人,则依次排在二人的左右两边,面对镜头,一家人微笑着注视前方,透着满满的幸福感,令人为之动容!

“赤膊将军”黄维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员虎将,黄维纲一生戎马,十数年转战疆场抗击外敌,令日军闻风丧胆,而他之所以被称之为“赤膊将军”,这要是因为他在率部与日寇激战时,常常会赤膊上阵,身先士卒,这就使得他获得了“赤膊将军”之名。

黄维纲出生在河南省东南部的项城一个耕读家庭,他的父亲黄恪济是当地一位口碑很好的私塾先生,母亲王氏则是一位传统女性,照顾家庭,养育家中的孩子。

孩童时代的黄维纲聪慧,活泼,颇有悟性,小小年纪便可熟背四书,五经,是私塾里的优秀学生,因而受到了师长的追捧,被家里人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为官,光宗耀祖。

但是世事无常,1905年,晚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黄维纲不得不放弃这文人学士之路。

不久后,晚清政府开始筹建新式陆军,各地纷纷掀起了从军兴国的热潮,而当时已经16岁的黄维纲也受之影响,选择弃文从武,报考开封陆军小学堂,开启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后续,从开封陆军小学堂顺利毕业后,黄维纲又先后进入到清河第一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和深造,从这两所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便编入到了边防军第3师,担任见习排长一职。

1922年,25岁的黄维纲转投于河南督军冯玉祥的麾下,当时,河南督军冯玉祥虽然在到处招募兵勇和军官,扩充自己的实力,但是他却对于军校的毕业生缺并信任,因此,作为军校毕业生的黄维纲来到冯玉祥手下后,并不受重用和信任,仅仅只是给予了教官这个没有实权的职务。

黄维纲虽没有受到重用和信任,但却并没有抱怨,也没有自甘堕落,反而是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做事,使得他在军中深受好评,也引起了冯玉祥的注意,在随后的日子里,冯玉祥通过暗中观察,发现黄维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对其委以要职,将其任命为第8混成旅的上尉连长。

1925年1月,冯玉祥就任为西北边防督办,而他手下执掌的西北军则就此走上民国的历史舞台,当时,已经成为冯玉祥手下爱将的黄维纲则出任西北军的团长一职,

黄维纲为人平和,与麾下的兵士同吃同住,因而深得西北军将士的赞誉,1927年,黄维纲奉命率部参加北伐,在这次北伐战中,黄维纲亲率部队,冲锋在前,凭借这胆识和视死如归的斗志和信念愣是在正面战上,瓦解了敌军的防御阵地,一举配合友军部队拿下了徐州城后。

战后,作为西北军统帅的冯玉祥对黄维纲进行了嘉奖,为其授予了“革命奖章”,使其在西北军中享负声誉。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命令黄维纲训练新兵,准备随时参战,就在黄维纲全身心投入到备战训练之中时,冯玉祥却兵败下野,隐居汾阳城,这就让黄维纲失去了主心骨,不得不带着手下的千余士兵去往晋南,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改编,改编之后,黄维纲被编入38师师长张自忠的麾下,担任第223团团长一职。

张自忠与黄维纲是旧相识,二人曾在北伐战中是上下级的关系,张自忠这边深知黄维纲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好手,是一个有真本事之人,因而便对黄维纲大力举荐,不久后,黄维纲被晋升为第112旅少将旅长一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维纲跟着张自忠将军,率领部队参加了喜峰口阻击战, 在这场阻击战中,黄维纲率部死守阵地,多地打退日军的攻势,并在多次负伤之后,黄维纲仍亲自在一线督战,阻击日军,有力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在参加完这次喜峰口阻击战后,黄维纲又先后率部参加了进攻天津日军的战斗以及进攻临沂的战斗,在这两场战斗中,他以师长之尊赤膊上阵,鼓励战士们再接再厉,奋勇拼杀。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日寇集结重兵,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之下,对枣阳发起了近乎疯狂的攻势,当时,张自忠则是亲率74师官兵抗击日寇,结果,张自忠寡不敌众,张自忠战至最后一刻,为国捐躯。

张自忠将军力战成仁,作为下属的黄维纲获悉这个噩耗后,悲愤不已,当即带着自己的警卫便衣队,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夺了回来。

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后,黄维纲含泪继承了张自忠抗日救国的遗志和决心,带着部队继续奋战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之中。

在1941的豫南会战中,黄维纲率部冲锋在前,配合友军部队一举夺回了被日军占据多时的南阳县城,令日军对其闻名丧胆。

就在,黄维纲率部转战大江南北抗击日寇之时,他却因积劳成疾,病倒了,被送往重庆的战区医院进行治疗和疗养,当时,战区医院的医生要求黄维纲将身体养好了之后,才能返回前线,但是黄维纲抗日心切,在身体并没有康复的情况下,带病返回了前线,继续率部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战斗之中。

结果,令人痛心的事,在1943年8月,黄维纲率部转战湖北后,便因为旧病复发,病情加重,病逝于南漳安家集金华寺,时年仅仅只有46岁。

黄维纲病逝后,无论是他所在的第59军官兵,还是所在防地的民众们痛心疾首,纷纷自发的为祭奠这位抗日将领。后续,黄维纲的灵柩和遗体在亲人和好友的护送下,被护送回了河南项城,并被安葬于项城老家,使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0 阅读:4

向日葵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