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颜值与才华兼具的三国胜者

挑灯夜谈 2024-02-23 23:06:23

世人对周瑜的了解,多源于《三国演义》中那个心胸狭隘,在诸葛亮这朵红花下的绿叶。然而需知,周瑜才是三国乱世中真正的人生赢家。

周瑜(175 年—210 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很多人不屑周瑜,是因为我们被《三国演义》给骗了。三国演义里写的是周瑜打黄盖,刁难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确实没什么好称赞的,但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相的眼睛。

历史上的周瑜,毫无疑问是个大帅哥。史书上说,周瑜“长壮有姿容”,当时吴中地区有两个帅哥,一个是孙策,孙权的哥哥;一个就是周瑜。东汉末年人们习惯用“郎”来称呼年轻英俊的男子,大家都称他们两个为孙郎、周郎,可见他们二人的帅气人尽皆知。不仅别人觉得他们帅,他们自己也这么觉得。《江表传》就记载过,孙策曾开玩笑说:“乔公的女儿虽然流离失所,但能有我二人为婿,也算此生无憾了。”俗话说美女配英雄,周瑜和小乔的婚姻,可谓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周瑜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的人。他是东吴最重要的一员大将,其地位不亚于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的位置。各种史书都记载了周瑜的赫赫战功。“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十三年春,权讨扛夏,瑜为前部大督。”等等。可以说,周瑜是看着孙氏阵营一步步壮大起来的。

不仅如此,他还与孙策、孙权是拜把子的兄弟。“延请入,上后堂,与家人宴会,如此者数四。”这是真正的兄弟,他每次去孙策家,都要到后堂去拜见孙策父母,在古代,这是同穿一条裤子的交情。建安五年,即公元 200 年,年纪轻轻的孙策去世,周瑜亲自扶灵回江东,与张昭共同扶持年轻的孙权。一主外一主内,使东吴阵营没有因主将亡去而四分五裂。周瑜不仅为孙氏兄弟开疆拓土,还在孙权根基不稳的时候成为他的定海神针,其在江东的地位不可动摇。

最妙的是,周瑜出可为将,入可为相。建安十一年,曹操攻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得到刘琮的水军,水、步两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东吴的将士听到这一消息都非常惊恐。孙权召集将士商讨对策,竟没有一个主战之人。唯有周瑜为孙权分析局势:“今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周瑜痛陈曹操行兵四患,使孙权决心迎敌。否则,我们恐怕看不到鼎足三分的局面,也没有名传后世的赤壁之战。

周瑜并非只专武事的武夫。事实上,唐宋时期的文人志士视周瑜为理想,苏轼就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唐宋诗人墨客赞美周瑜,把赤壁破曹主要功劳归之于周瑜,是合情合理、合乎史实的。羽扇纶巾是当时一种时尚的穿着,戴着青丝做成的头巾,手里拿着扇子,这种运筹帷幄于帐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儒将风姿,不知倾倒了多少后来的文人墨客。

而且,周瑜还是音律大家,当时吴中地区盛传“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即使在醉酒时,只要乐姬弹错一个音,他都能听出来。以“梅子黄时雨”著称的贺梅子贺铸,也有名词《诉衷情》:“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道不尽的妩媚风情。

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高富帅,还迎娶了小乔这位白富美,江东头领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完全是一副人生赢家的姿态,他有必要去羡慕人家吗?诸葛亮有的他都有,风姿容貌,才华,主君的信任,他一样不少。诸葛亮还娶了个丑女呢,就算诸葛亮再怎么超然物外,对着一个名传天下的丑女,能比对着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赏心悦目吗?

周瑜此生的遗憾,或许就是在人生巅峰骤然离世吧。然而,他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最辉煌、明亮的周公瑾。

0 阅读:2

挑灯夜谈

简介:古今奇闻 与您一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