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造枪记:辽十三步枪如何从洋货变土产

海泽钧 2024-03-13 00:14:41

在东北那嘎达,1924年的时候,东三省兵工厂总办韩麟春带着沈阳厂的技术骨干,鼓捣出一款集德奥日三国步枪优点于一体的“辽十三式步枪”,因为韩麟春的突出贡献,这款枪也被亲切地称为“韩麟春式”步枪。关键的是,沈阳厂铆足了劲儿,愣是把辽十三步枪的每一个零件都实现了国产化,不像别的国产步枪那样,枪管钢或者木材还得靠进口,辽十三是彻彻底底的中国制造。

那时候的东北,钢铁工业的基础可是杠杠的。沈阳厂为了摆脱对外进口枪炮钢的依赖,自己动手建立了东三省兵工厂附属钢铁厂,引进了一堆炼钢设备,铆足了劲儿要搞出自家的合金钢材。这底气,源于东北早早就有了本溪湖煤矿和鞍山钢铁这两块金字招牌,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得很,炼铁炼钢的全套设施齐全。

1920年代的东北,钢铁工业确实有一套,煤铁资源充足,为沈阳厂的枪炮钢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不过,早期沈阳厂的枪炮钢生产规模并非网上流传的那么夸张,实际上,沈阳厂附属钢铁厂的真实产能是有限的,通过购买成品煤铁原料,再用电炉进行二次加工,产出合金钢。据可靠资料显示,沈阳厂拥有的电炉日产合金钢最高能达到36吨,年产量大约在10800吨左右,这已经基本能满足当时的钢材需求。

此外,沈阳厂在枪用木材上也下了功夫,不再像汉阳造那样依赖进口核桃木,而是选用了东北本土的核桃楸和红桦,不仅保证了步枪的质量,还降低了成本,辽十三式步枪的枪托更是借鉴了三八式步枪的设计,采用上下拼接的方式,既节省了木料,又缩短了生产时间。

主要指标:

口径:7.92*57mm

全长:1250mm

全重:4.27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740mm

初速:859m/s

最大射程:2,000米(表尺射程)

自动方式:非自动,旋转后拉枪机

供弹方式:5发内藏式弹仓辽造十三式步枪,制作工艺精良,打磨细致,无机器切割痕迹,质量上乘。据已知序号推算其总产量约为140000支,时值中原大战末期,东北军进入中原调停,便携带该枪;外国人将辽十三步枪称为满洲毛瑟,由于数量稀少,做工精良,而受到收藏家青睐。

然而,正当沈阳厂在辽十三步枪国产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沈阳厂和辽十三步枪生产线尽数落入日本之手。(军械库中72679支十三式步枪落入日寇手中),加之战损,至抗战时期,该枪已存数不多。该枪虽然制作精良,但对我国抗战并未做出太大贡献,而东北兵工厂也被改名为关东军野战兵器厂,成为日寇在华主要的武器生产基地。东北的白山黑水在日伪统治期间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掠夺和破坏,不仅森林资源被大规模砍伐,连完整国产化的辽十三步枪也只能在屈辱中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这段历史,成为了中国兵工事业发展历程中一段悲壮而又坚韧的记忆。

0 阅读:0

海泽钧

简介: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