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名未成年犯下杀人埋尸重罪,法律将如何严惩?

腾武运动 2024-04-09 07:56:45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中,三名13岁犯罪嫌疑人因故意杀人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我国已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2周岁,三人因其年龄符合追诉条件,将接受刑事审判,最高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在未成年人管教所服刑。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理体系中,存在刑事司法制度与行政体系两大部分。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的未成年人,根据罪行轻重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可能接受社区矫正;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触罪未成年人则会被移交给行政系统,可能进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或由家庭、学校及公安机关进行教育矫治。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上升且低龄化趋势明显,为此,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反映出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视。然而,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共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挽救优先原则。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刑期普遍较轻,大多数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与中国整体趋向轻罪化的司法趋势相符,且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专门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矫治教育的重要机构,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数量短缺、资源配置不均衡、矫治效果差异等问题。目前,我国正积极推动专门学校建设,以满足矫治教育需求,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问题,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各方均有不同的预防、干预和矫治责任。对于未能尽到相应职责的学校和家长,可通过训诫、家庭教育指导、行政处罚甚至民事赔偿等方式追究其责任。

对此有专家认为,我国现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制模式仍有待完善,提倡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与刑事司法制度、儿童福利行政制度并行,形成多元化的干预和矫治体系,以更有效地针对不同情境下的未成年人越轨行为进行处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和再犯风险。

0 阅读:1

腾武运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