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入围戛纳,却无缘院线,我为这国产良心叫屈!

我亦是行人 2024-05-08 11:00:16

有这样一部电影,开拍第一年,就遇到了两大难题:

首先是人。演员90%以上,都是导演的亲戚,纯素人演员,还都是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们,看剧本,不存在的…

还有演员拍着拍着就怀孕了,导演不得不加上怀孕的戏份…

其次是钱。第一年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方,导演只能到处借钱、众筹、贷款、透支信用卡,才能勉强保住拍摄…用导演的话说,这简直是和电影搏斗!

没想到的是,三年之后,戛纳首映,它从1050部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戛纳“影评人周”创立以来,首部获选闭幕电影的华语片。

之后更是一举斩获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这部富有传奇色彩的电影就是:《春江水暖》

它的情节并不复杂,一句话可以说完:富春江上,四个儿子照顾生病母亲的故事。

豆瓣评分7.4,似乎也并不太高。

但它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喜爱,有网友说:

一江水,三代人,关于家族的四季史诗,春夏秋冬,晴雨雪雾,各个角度,美得不像话,不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简直太遗憾了…

的确,拍摄地富阳山清水秀,在六百年前,就已经被著名画家黄公望,用水墨的形式,画了下来,最后成就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

古人看中国山水画,并不像现在我们在博物馆里那样,看平整展开的二维平面,而是动态的,一点一点打开卷轴,方知其中精妙之处…

这恰恰和胶片电影很像,每展开一寸,就是一个分镜,徐徐展开中,就是一部电影…

于是,六百年后,这位年轻的导演,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这座杭州小城,拍成一幅饱满深情的故乡山水画…

所以在片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也许在其他电影里很少见,但是又似曾相识,非常中国风的镜头:

比如大量的空镜、远景,人物只在景中很小的一部分,颇有山水画中“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比如长镜头,夏天游泳的长镜头,长达12分钟,冬夏两个长镜头结合起来,恰好是一副富春江北岸的山水长卷图,而横移、竖移的运镜,又让人有缓缓展开画卷的阅读感…

比如不同于一般电影的平行蒙太奇手法,通过剪辑拼贴来叙事。

这部电影常常是,几组人物同时出现,不同的景别,不同的故事,这正是吸收了中国山水画中“游观”的概念…

看这部电影时,你会不由得感慨,原来这座小城,竟然这么美…

而在这幅山水画卷中,你常常可以听到笛、琴、瑟、箫的声音,古意盎然,飘飘渺渺,如梦似幻…

有时甚至注意不到音乐的存在,它是如此地贴合,仿佛天然长在这山水间,长在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一切尽在不言中…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这部小成本电影,竟然请来了久未出山的窦唯,作为音乐监制。

影片收录了窦唯及他参与的乐队,“暮良文王”、“不一样乐队”的歌:《笛音夏扇》、《东游记》、《春分拾琴图》、《止步南山》、《文王帖》…

山水画质感的画面,古朴的音乐,让人置身过去,仿佛正与当年的黄公望,一同欣赏富春江上的四季流转…

更为难得的是,这部画面极其唯美的作品背后,记录的却是无比真实的富春江边上的人物风俗图景。

甚至第一次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简直不是电影,这就是一部纪录片:

比如你会在里面,听到最地道的富阳方言,看到各种当地风俗:新人结婚拜樟树、拜江水,占卜、放生祈福…

比如你会看到,四兄弟面临的,都是很多中国家庭会面临的难题:夫妻吵架、兄弟借钱、抚养老母,每一个,无不是一个普通家庭沉重的负担…

但你又总能看见他们那种传统中国人的隐忍、坚韧、乐观:

大儿媳凤娟,白天忙完自家饭店的生意后,晚上还要把屎把尿,照顾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婆婆,丈夫也不省心,常常为了应酬,喝个烂醉…

但当你以为她要责怪丈夫时,没想到,她却被丈夫狼狈不堪的模样逗笑,忍不住笑骂道:你看看你的怂样,这个人真是伤脑筋,他还自己高兴得很…

而一向威严的丈夫,此时也觉得自己好笑,跟着笑出了皱纹来…

而老二俩夫妇,打渔为生,风餐露宿,生活拮据,他们不如老大夫妇那样,常常拌嘴打趣,他们总是为了儿子的婚房,起早贪黑,埋头苦干…

但一向沉默寡言的老二,却会在老婆生日时,偷偷看准夜市摊位上的围巾,偷偷叠好,趁老婆不注意,一把围在她脖子上,拉她去镜子前:这条好不好看?

老三好赌,但没人否认他是个好父亲:妻子离家出走,他一人独自抚养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子,又当爹又当妈,吃饭要喂,睡觉要哄…

但你在他身上,从来没有看到抱怨,不耐烦,甚至在吃饭时被债主追上门来贴大横幅,也只是默默用力扯下,牵着孩子的手回家…

母亲,一辈子吃尽了苦头,嫁过两个男人,身不由己,拉扯四个儿子长大,好不容易可以安享晚年,却遭遇丈夫去世的重大打击,逐渐患上老年痴呆。

她变得固执、听不进去旁人的话,经常迷路,连吃饭都要喂,整个人迷迷糊糊的。

但她依然告诉孩子:人呐,一辈子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才踏实…

一个失智老人,竟能在白发苍苍的年龄,说出这样天真可爱的话,艰难岁月最后留给她的,却是一种浪漫…

在片中快要结尾时,有这样一个,同样有点浪漫却又日常的场景:

四兄弟走到街边的一个篮球场,突然兴致上来,打球。

虽然还是穿着平时穿的皮衣,虽然跳也跳不太起来,投篮也没投中几个,但四个人却仿佛返老还童般,抢球、运球、奔跑、投篮…

而他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艰难、吃力,一辈子也不过在这一方土地里折腾着,忙完自己忙儿女,能应付好一生,已属不易,更不求什么升官发财,大富大贵…

但你又分明在他们身上,看到那种不知道从哪里长出来的坚韧,那种沉默下的柔情,那种苦涩中的浪漫,那种艰难中的隐忍,兄弟间的守望相助…

这些古老的情谊,古老的品质,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不变…

就像富春江,多少年来,依然流淌着,古树依然生长着,就像每年都会到来的“春江水暖”一样,亘古恒常…

中国山水画、古朴音乐、传统人情味,就这样水乳交融般,化在这部电影里,极幻又极真…

这部电影,也许有人会觉得它叙事零散,镜头炫技,节奏太慢。

但在快速发展的电影工业时代里,依然有人愿意花三年的时间,窝在自己的家乡写剧本、拍摄,只为记录当下最真实的家乡景象,请素人演员,只为可以呈现出近乎真实的人情风物…

拍摄两年以来,剧组的slogan是“潜入春江,黄金万两”,他们坚信,唯有深潜春江,才能接近底下埋藏的真金,唯有坚持,才可以让世界,看见自己,看见家乡…

这部电影,也许不够成熟,但它足够诚恳,戏里戏外呈现的,都是一种近乎“逆流”的品质,这样的电影,值得关注…

0 阅读:5

我亦是行人

简介:给枯燥的生活多放一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