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冷知识——军统的历史沿革,从密查组到真正的“军统”

凡人看青山 2024-05-05 18:44:02

军统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国时期的特殊产物,虽然以臭名昭著而闻名,但因其特殊的职能,在让人畏之如虎的同时也让大家对其充满了好奇,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所以很多以民国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军统的存在,他们在敌占区既抗日又反共,尤其是在上海沦陷后刺杀了一大批汉奸高官,名声响彻一时,这也更加剧了大家对军统的好奇。

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军统的组织机构情况。

首先,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因为名字太长,所以简称为“军统”。

而军统也不是蒋介石一掌权就有的,而是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

1927年,蒋介石为了掌权后有感于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密查组,负责军事情报工作,组长戴笠,此时密查组人员不多,主要人员是戴笠、张炎元、郑锡麟等十人,因此在后来军统内又称这十人为“十人团”,是军统的元老。这些人所谓的军事情报工作,其实主要是花钱收买与蒋介石敌对的地方军阀的部下,或让他们临阵倒戈、或让他们按兵不动、或套取情报。虽然他们确实起到了军事情报机构的作用,但你说他们是公关团队也行,与我们后来知道的组织严密、专业技术过硬的军统局还是不一样的。

1932年,蒋介石决定向国际先进的独裁统治学习,于是模仿意大利和德国成立了复兴社,又名力行社,取自身体力行的意思,主要是模仿墨索里尼成立黑衫党,蒋介石也想在国民党内成立一支属于自己、服从自己的党内势力。当时蒋介石任复兴社社长,贺衷寒、腾杰、康泽、桂永清、郑介民等九人任中央干事会干事,戴笠只能担任三名候补干事之一。复兴社当时是作为蒋介石党内之党的想法成立的,所以成立有组织、宣传、训练、特务四个处室,戴笠虽然资历浅,但之前几次工作能力凸显,于是担任了特务处处长,郑介民任该处副处长。而当初的密查组则随着戴笠集体划归到特务处,此时密查组已发展到骨干100多人,为特务处迅速扩大业务提供了人员基础。

1932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但这个“军统局”不是后来的军统局,因为此时的“军统局”实际是个大杂烩,局长陈立夫是中统创始人兼国民党大佬,而此时“军统局”第一处主管党务调查,处长就是中统头子徐恩增;第二处才是之前提到的复兴社特务处。而特务处之所以划归到“军统局”名下,主要是复兴社特务处“有实无名”,虽然听起来牛哄哄,但没有官方身份就很尴尬,很多时候不方面抓人、杀人,于是蒋介石为自己的黑手套披上了官衣。

当时戴笠的特务处、徐恩增的特工总部(中统前身)、邓文仪的南昌行营调查课(蒋介石为了围剿苏区而设立)是蒋介石手下的三大特务组织,堪称三足鼎立。其中的南昌行营调查课虽然是1933年才成立,但因为其成立初衷就是为了配合“围剿”苏区红军,因此其实力是最强的,不但设有一室三组两个侦察队,而且还在华中、东南各省设有特别区站和普通组站,后来还兼并了禁烟密查组的人员和职能,因此在剿共的同时还兼具监视和侦查蒋介石下属各部队长官的动态,因此其发展迅速,势力已超过戴笠的特务处。

1934年夏天,南昌行营调查课负责人邓文仪在调查一起航空署所属飞机失火案件的时候涉嫌受贿,邓文仪被迫辞职。于是蒋介石任命戴笠兼任调查课课长,戴笠手下的特务势力瞬间膨胀,同时戴笠的势力也开始延伸到反共前线。

1935年,蒋介石正式将南昌行营调查课划归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即戴笠特务处),这使得戴笠的特务处空前壮大,人员规模立刻由原本的额670人扩大到1700人多,这也是后来军统的底气和基础。在此期间,戴笠带领手下的特务处和调查课主要以反共为主,不但捕杀共产党组织和党员,还对民主知名人士进行绑架、暗杀,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也刺杀了不少的汉奸,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1938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蒋介石有感于日本的压力,但又想继续特务统治,因而要继续加大特务统治的力量,于是决定将戴笠的特务处继续扩大规模。于是在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大会上增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也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中统”,徐恩增任局长,主要负责的党务方面的特务工作。而原由陈立夫任局长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则全部交给戴笠,主要职能侧重于对外抗战,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四项:一是提供军事情报,协助军队抗敌;二是对沦陷区进行打击和牵制,以支持长期抗战国策;三是制裁汉奸;四是抢运物资、检举奸商、查缉走私,维护后方秩序和经济稳定。这个军统局才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军统”。

虽然军统局成立,但因为戴笠的资历太浅,加之蒋介石深谙权谋之术,所以军统局局长历来都是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而戴笠则是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局长,因此直到1943年当上代理局长之前,戴笠都只是实际上的军统第一人,而不是名义上的军统一哥。好在贺耀祖、钱大钧、林蔚等人虽然名义上是军统局长,但都知道蒋介石的实际心思,而且也不愿意沾染特务这样的污点,所以从来都不过问军统局的实际工作,不过戴笠为人比较灵活,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都比较尊重,经常的汇报和请示,和第一处的关系维护的很好,因此和中统的争斗中也颇受关照。

至此,我们熟悉的那个军统终于正式出现在台前,成为国民党统治大陆期间的一只抗日利剑,同时也是反共反人民的邪恶爪牙。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