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为何愈演愈烈

飞驰的人生 2023-07-03 18:29:09

什么是医生,医者仁心,无数条濒死的生命在他们手中重获新生。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医生行业被蒙上了一层黑暗的光。或许是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或许是一些不良医生的“老鼠屎”行为,又或许是百姓对生命和健康的极度渴望。现阶段,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与我学生时代的“白衣天使”“健康卫士”的光辉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人们如此反感医务工作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仍在前行,各种利益纠葛牵涉其中。有着社会深刻背景的“风暴式”的医闹刚刚过去,投诉举报式的医患矛盾又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估计这也是导致人们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的原因吧!

非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占据了发言权,大众对事件认识存在局限性,但发布出来的信息经过了层层的审查。随着自媒体时代来临,各种自媒体的报道没有任何的审核、把关,让大众对事件的发生和原因产生了很多的片面认识。就诊患者可以拍照、录音、录像,经过个人的编辑发到自媒体上,甚至有的是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混淆大众的视听。有人说医生需要一场罢工来证明自身的价值,我做为一名医务人员想笑又想哭,工人罢工,不会有人因为罢工死去,医生罢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母亲可能会失去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失去他们的生命……。

2019年12月24日6时许,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副主任医师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名患者家属的恶性割喉,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看到这条消息以后我真的感觉特别特别痛心,突然觉得医疗行业没有一丝一毫的安全感,医生在抢救病人的时候还要防范来自不知道什么地方的袭击,这是多么的悲哀。

医学是自然科学,它有自然科学的特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的措施对某些患者就是灵丹妙药,但对某些患者却是效果平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社会要求医生没有任何误诊、误治或本来就不能治愈,以及将失去了抢救的黄金时间的病人救活确实是强人所难。那么,医患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1、我们医生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喜怒哀乐,就有阴晴圆缺,再加上医学上的风险性、局限性,难以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舆论的正确引导。很多医疗机构自认为参加了医责险,什么事情都让保险公司去赔偿,这种先河开不得,不能一赔了之。医责险是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出现了责任事故才能启用的,不是写错一个字、少说一句话、甚至为了平息患者走医责,长此以往,医患矛盾会愈演愈烈,实际上都是金钱惹的祸;

2、有人组织,从中牟利。纵观多起医患矛盾,都是有一些别有目的的人在煽风点火、寻衅滋事。他们成立各种各样的微信群,打着为大家找回公道,拿回血汗钱的名义煽动情绪。有的说某某通过投诉获得了赔偿、有的说某某通过举报对涉事医生进行了处理、有的甚至说通过法院判赔了多少多少。甚至很多医院的门口都出现了代打医疗官司的小广告,一些不法律师搞起了风险代理,给我复印完病历,写个授权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赔偿等等。医院不是唐僧肉,也不是取款机;

3、恶意举报,绑架政府。人民的利益高于一些,一切以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党的初衷和使命。一些患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频繁地拨打政府的服务热线和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举报电话,说是自己的病没有看好,在医疗机构花了冤枉钱等等,如果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支持就会将工作人员投诉到各级的纪检检查机关,说某某不作为等等,以此来绑架政府。法律从来没有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将患者的病治好,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定义:医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同样是医疗工作的目的。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要想富做手术,做完手术告大夫?》,我认为是现阶段的真实写照。有部分医务人员确实是缺乏医德,粗心大意,误诊误治,或冷漠应对,致使家属愤怒而做出过激行为。家属的合理“讨说法”,有其积极的方面,可激发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使他们不敢漠视生命,也促使他们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但是频繁无理的“讨说法”,会使医务人员常处于高压状态而身心疲惫,成天提心吊胆,唯恐触“雷”引爆,难怪现在的医务人员大多不让子女学医继承衣钵。

0 阅读:1

飞驰的人生

简介:飞啊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