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高端军事装备相互较量的“试金石”

全球洞察家 2024-04-20 12:50:1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俄罗斯国防部近日宣布,在对阿富汗的一场特殊战争中,英国L-119自行火炮被击毁。

俄乌冲突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地区冲突,也是俄罗斯和西方高端军事装备相互较量的“试金石”,许多原本名声在外的“明星”武器都在这场战争中“铩羽而归”。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许多美国无人机企业曾指望通过参与俄乌两国的战争,为自己的无人机披上“战场经验”的外衣,从而一夜成名、二夜致富,现在这种想法落空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款被称为“弹簧刀”的巡洋导弹。

2022年,俄乌两国发生冲突,仅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美国国防部就通过了由航天环保集团(NASA)为乌克兰提供“弹簧刀”巡航导弹的申请。

当时,美国方面大肆宣传这种“背着的 UAV”具有 UAV和导弹的特点,能够监控、侦察并攻击俄罗斯的移动目标,比如汽车,堪称“地面战”。

然而,事实很快就证明,美国军方的想法过于乐观。

乌克兰前线的士兵们发现,那些美国的无人驾驶飞机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它们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俄罗斯方面的信号屏蔽和 GPS定位技术。

“他们有时不能起飞、有时不能执行任务、有时不能返回。

”根据一位在乌克兰服役的美国老兵的说法,“弹簧刀”巡弋导弹在对抗俄罗斯电子战系统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航天环境的一位发言人还承认,“弹簧刀”无人机在俄罗斯军队的干扰下运行正常。

之前,“弹簧刀”在阿富汗的战斗中也发挥过作用,但是那里的反美部队几乎不具备防空能力,而电子对抗手段更加匮乏。

美国无人驾驶飞机制造商也承认:“乌克兰的电子战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格奥尔基·杜宾斯基,乌克兰负责无人驾驶飞机项目的数字转型副部长,也认为美国无人驾驶飞机的性能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说:“有时在作战中,我们需要每天对其进行升级和更新,不然的话,今天还可以飞行,明天就不行了。

”我们必须很快适应新的技术。

在这一战中,创新的周期是极其短暂的。”

美国制造的无人驾驶飞机通常昂贵,容易出故障,而且很难修理,乌克兰前线的士兵,乌克兰政府的官员和美国前国防部的官员都这么说。

乌克兰得到的这枚“弹簧刀300”巡洋导弹造价56,000美元,具有10公里的射程、15分钟的续航时间和10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

然而,如今,乌克兰军队每月消耗约10,000架无人驾驶飞机,无法承担向美国购买昂贵无人驾驶飞机。

因此,乌克兰必须依赖民间部件来自己组装小型、低成本、能携带炸药的无人驾驶飞机。

例如,乌干达军队使用的一种成本仅为数百美元、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公里以上的穿越器,基本上取代了以前的“弹簧刀”。

美制M777155毫米榴弹炮也曾在俄乌冲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俄乌冲突才短短数月时间,乌军方现役的大口径火炮几乎全部报废,有的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老型号,急需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批送往乌克兰的M777自行火炮,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场救星”了。

当时,乌军罕有地让美国记者近距离观看M777在战场上的射击,吹嘘其射击精准、速度快、易于使用、便于伪装,声称“它使我方士气大振”,而“敌军则因目睹其结果而士气低落”。

然而,乌军很快发现,这些火炮的威力远远没有美国人所说的那样强大。

M777是世界上最轻155毫米自行火炮,全炮总重量不到4.22吨,仅为同类火炮的二分之一,在阿富汗等交通不畅的地区,依靠美国的重型直升机运输,深受好评。

但缺少空中优势的乌克兰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使得M777看起来和普通的牵引火炮没什么两样。

更要命的是,M777使用了39倍的老旧炮筒,这使得它的射程远不如俄罗斯的同类武器,在炮战中处于劣势。

而在这场战争中,俄军也有不少亮眼的武器表现不佳,除了被乌克兰无人机无人艇吊打的毫无脾气的黑海舰队之外,防空体系也是战绩不佳,颜面扫地。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铠甲”防空体系。

要知道,在前苏联时期,为了保证自己的钢铁洪流在北约的空中力量的掩护下能够顺利前进,地面防空装备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而“铠甲”就是这方面的产物。

该系统将小口径高炮与近程导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了“1+1大于2”。

按照俄国人的设想,在空中目标靠近的时候,先用防空导弹拦截,再用小口径高炮补射,实在不行,就等着对方从头顶飞过,再用导弹追击,什么直升机啊,火箭啊,无人机啊,巡航导弹啊,统统都能拦截。

“铠甲-S1”、“铠甲-S2”、“铠甲- SM”、“铠甲-SM-SV”等系列装甲车辆相继在俄罗斯陆军服役,并大量出口。

俄乌冲突开始时,乌军为了拖延俄军的攻势,曾动用土耳其产TB-2型无人驾驶飞机袭击了俄军的后勤补给线。

当时,就连西方的观察者们都认为,这种速度不快、不隐身的无人侦察机根本无法在“铠甲”式防空体系下存活,然而实际的战斗结果却是,俄罗斯的车队接二连三地遭遇袭击,甚至“铠甲”式防空体系也有不少被摧毁。

俄黑海舰队的“莫斯科”巡洋舰沉没之后,为了加强驻蛇岛部队的空中防御力量,从俄罗斯方面调来了一台“铠甲-S1”型防空导弹发射车,然而这台防空导弹发射车在投入使用之前就遭到了乌军的空袭。

俄媒体指出,“铠甲”的电子装备不够完善,而且其装备的地对空导弹也不能很好地对付先进的导弹。

但是,俄罗斯军队也在汲取经验,继续改善。

4月7日,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俄罗斯“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被俄罗斯“铠甲- SM”导弹防御系统成功拦截。

在俄乌冲突早期,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单兵导弹,如“毒刺”防空导弹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俄罗斯造成了巨大伤亡。

不过,最近很少有报告说,这些先进的单兵武器能派上用场,倒不是说它们有什么缺点,只是因为俄乌战争初期,主要是城市攻防战,短兵相接,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

而现在俄乌两国的冲突已经演变成了阵地战,双方在几十公里外用重型火炮对轰,或者派出战斗机进行巡航导弹、滑翔弹的轰炸,更是让单兵武器派不上用场。

免责声明:

本文代表作者观点,非法律或专业建议。读者自行判断,或咨询专业人士意见。作者不对链接或资源内容负责。文章力求准确,不保证无误。使用信息须自担风险,作者不承担损失责任。信息或知识截止于特定日期。作者不对任何损失负责。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我们将删除相关内容。

1 阅读:742
评论列表
  • 2024-04-22 08:31

    是牛皮破的过程[笑着哭]

全球洞察家

简介:全球洞察家的视野超越国界,时刻关注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