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一中学子在北京学生科技节做成果展示

魅力学校 2024-04-09 17:37:17
科技逐梦未来 创新赋能成长

北京学生科技节是北京市的一项传统性科技教育活动,由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共同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41届。2024年3月24日,第41届北京学生科技节闭幕式暨第42届北京学生科技节启动式在北京市少年宫召开。

第41届学生科技节以培育学生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了20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既有普及面较大的院士进校园、校园科学传播比赛,也有创客、智能机器人等强调竞技的比赛,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成长。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的邢泽羽、江奕乐和陈雅儒三位同学在剧场做“科学建议奖”优秀获奖成果展示,主题为《关于牛栏山一中门口顺34路的客流分析及公交线路优化设计的建议》。

“在学校的两年住宿生活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午放学时校门口的车流涌动。学校为缓解车流,实施各年级分段错峰放学,并由交警协同在校门口执勤,然而每个时段有近1000名学生同时放学,交通压力依然巨大。”

“我们的研究分为6步进行,包括随车观测、问卷调查、查询网络资料、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以及对通学车的展望。”

“首先,我们采用随车观测调查法,记录了顺34路沿途各站上下车乘客的数量以及站点的人数。”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一部分调查了为什么我校学生不愿乘坐顺34路回家;第二部分调查了顺34路下行沿线站点的普通乘客在周五放学时段的乘车体验。”

“然后,我们利用官方数据并寻找相关资料,以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随车观测法记录了顺34路金牛村站至顺义区医院站在放学时段的客流数据,并计算出客运周转量、客流密度、断面满载率等客流指标并计算各站断面客流量中学生的占比。接下来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出具体建议。”

“北京市自2022年9月推出了通学车的创新服务,由于其环保、安全、便捷、高效的特点,给学生的放学回家带来了便利。定制通学公交不仅可以减轻学校放学时道路的交通压力,还可以在青少年的心里播下绿色出行的种子。我们提出的建议与通学车的建设理念相吻合。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优化公交线路的方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家长接送的难题、使得每位同学安全、高效、便捷地回家。”

“我们在本次活动中收获很大。作为公共交通爱好者,我们在周末空闲时间走出家门,一边乘坐公共交通,一边利用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探究身边和社会上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查阅文献到问卷调查,再到随车观测,我们的分工明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也对公共交通有了更深的了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多观察、勤思考,将我们的兴趣和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为推广绿色出行贡献我们的力量。”

之后,会议启动了以“求知求真 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第42届北京学生科技节,在原来20项市级科技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研发,增设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大赛”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生态与生命’科技实践活动”两项活动,活动总数达到了22项。

剧场外,展示活动丰富多彩。

剧场前厅:科技节优秀获奖作品展

主楼一层大厅互动体验区:机甲大师及无人机体验区、智能机器人体验区、星空探秘(球幕)体验区、VR神州飞船体验区

主楼一层大厅科学表演区:索尼探梦科学表演

主楼一层3号楼展厅:筑梦空间站

主楼一层2号楼展厅:创客集市

会后三位同学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参加科技节的收获和感想,他们的表达更加充分展示了牛中学子求实创新、关注社会、积极参与首都建设的责任担当。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多观察、勤思考,将我们的兴趣和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感谢组织参与此次科技节展示活动的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科技组教师。从主题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修改,到获奖成果的市级展示,他们用科学的思想引领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每个环节都是一次跨学科主题的科学探索实践活动。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牛中优秀师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有更丰硕的成果不断在中学生科技创新方面涌现。

0 阅读:1

魅力学校

简介:发掘弘扬优质教育,助力教育腾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