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踏雪逛长安 2024-05-07 15:33:23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有学者推算,1000年的宋朝GDP总量占当时世界总量的22.7%,1124年的宋朝总人口更是达到了1亿2600万的规模。更有学者称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可就是这样一个朝却在灭亡时都摔倒在了同一个地方,真是应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写的那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北宋建国以后,实行了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国家政策,在前期确实起到了稳固国家,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该政策的弊端也越发的暴露了出来,冗官、冗费、冗兵使百姓苦不堪言,且还有外敌虎视眈眈,辽、西夏与北宋时战时和,当然,因为北宋国策的原因,基本上的战争都是以北宋战败求和为结局的。

北宋在战争中往往失利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北宋建国之前,五代十国时期,也就是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辽太宗十二年,石敬瑭为了夺取皇位便派桑维翰去见辽太宗耶律德光,表示愿意向契丹称臣,以父礼事奉,请求契丹派兵支援。并承诺,灭唐以后,将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诸州割让给契丹。

辽太宗一听,送上门的肉,不吃白不吃!于是很爽快地答应,秋高马肥时就倾国赴援。史书称其“大喜过望”。九月,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骑军长驱直入,直抵太原城北。当晚,石敬瑭出北门拜见比自己年轻十余岁的辽太宗,“论父子之义”,“恨相见之晚”。

次日,石敬瑭和辽军对张敬达的后唐军完成了反包围。几个月后,后唐土崩瓦解,辽太宗立石敬瑭为晋帝。

石郎对自己这位“亲爸爸”那是感激涕零,进入洛阳后不久,就派大臣向辽太宗奉上燕云十六州的地图、户籍等,并向辽太宗称臣、称子,每年纳帛三十万匹。

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无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铁蹄之下,无险可守。

北宋建国以后也一直想将燕云十六州收复回来,但奈何实力不允许,直到北宋末年,辽一直压迫的女真建立了金国,掀起了反辽大旗,这才让北宋统治者觉得机会成熟了。宣和二年(1120年),宋廷派人浮海前去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准备和金夹击辽国。

盟约的内容大致是:长城以外的辽的中京由金军负责攻打,长城以南的燕京由宋军负责攻取,待夹攻胜利之后,燕云之地归于北宋,北宋则把前此每年送与辽国的岁币,照数送与金国。

看着这个盟约挺好的吧,但是北宋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的实力,更没想到此举就是引狼入室,反而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都被辽的燕京驻军击败。到这年年底,金人由居庸关进军,攻占了燕京。

在这种情况之下,金人表示不再按照原约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后来经多次往返交涉,才又约定:金人把燕京和涿、易、檀、顺、景、蓟六州交割给北宋,北宋则在原定岁币数目外加纳钱百万贯,而且同意金人把这一地区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

北宋以这样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只是几座空城。

更重要的是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过程中,从宋金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金人已经看出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到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获之后,女真贵族即乘胜侵犯北宋。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之后,不敢亲自担当领导抵抗敌人的责任,急忙传位给他的儿子赵桓,即宋钦宗。后面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徽钦二宗以及他们的妃子、皇子、皇女,还有宗室贵戚等三千人都被俘虏北上了,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耻”,而北宋也就此灭亡了!

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幸而在外,逃过一劫,靖康二年五月,赵构于应天府继位(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

终南宋一朝,广大人民始终将收复北地作为目标,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金英雄,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岳飞了,但统治者偏安一隅已经不想再收复失地,最终岳飞也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杭州岳飞庙岳飞像

在杀害岳飞,打击完抗战派以后,南宋的投降派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投降条约:

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宋金两国,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境内)为界,中间的唐、入二州皆属金国。

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就是所谓绍兴和议。

直到金国周边又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蒙古,这让南宋和当年的北宋一样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历史再一次重演,蒙古派使臣到南宋,“约共攻蔡,且求兵粮,请师期”。

绍定六年的冬天,宋、蒙两国联军进攻蔡州城。次年的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南宋政府乘金朝灭亡之机,派军队北上,企图一举收回河南及三京之地。宋军起初很快占领汴京,但却在严重缺乏粮食的情况下,继续冒险向洛阳进兵。可是当宋军刚刚进入洛阳城,就受到埋伏在四周的蒙古军队的袭击,宋军大败,只得仓促退兵。这次宋军伤亡惨重,大量的器甲、舟车和粮食,都丢给了敌军,极大地削弱了南宋的国防力量,史称“端平入洛”。

蒙古也以此为借口,从此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宋、蒙战争,直至崖山之战南宋灭亡!

北宋、南宋的两次联合第三方攻打其实都没有占到便宜,但后来的南宋却仍然没有吸取北宋的教训,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啊~

0 阅读:35

踏雪逛长安

简介:讲有温度的历史,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