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767课:“米田共”的“糞”字表示“大便”的由来

三个小布丁 2024-01-17 19:41:46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ban”部的一个汉字“糞”。我们在口语中还用“米田共”来表示大便,即来源于“糞”字的拆解,“糞”在现代汉语简化为“粪”(只剩下“米共”了),是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

糞(粪)。读fè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粪,弃除也。从廾推ban糞釆也。官溥说:似米而非米者,矢字。”会意字。本义是扫除。

对,粪的本义并不是粪便,而是扫除。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谓除秽曰糞,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之別也。凡粪田多用所除之秽为之,故曰‘糞’。……合三字会意。”古人把除秽称为糞,而现代人把秽物直接称为糞,这是古今字义的差别。

既然是会意字。我们来看看它的字形演变:

(糞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中,糞字,就是一双手推着一个“其”(“箕”),就是垃圾斗。垃圾斗里有几上小点,表示“秽物”,就是脏东西。到战国时,“其”发展成为ban(ban是部首汉字,我们上一课讲过,它其实就是垃圾斗)。上部的几个表示秽物地小点,发展成为“米”字。这就有了后来小篆字形的来源。

小篆字形中,“糞”,上部是一个“釆”字,不是“米”,许慎引用官溥的说法是“似米而非米者,矢字。”上部这个“釆”字,似米而非米,像米却不是米(垃圾粒),是“矢”字(就是“屎”字),徐灏《说文解字注笺》:“釆即(艹+鹵省卜)之省。”《说文》没有”屎“字,只有(艹+鹵省卜)。矢是(艹+鹵省卜)的假借字,汉代人多用“矢”替代“(艹+鹵省卜)”,比如《史记·廉颇蔺相如传》:“顷之,三遗矢。”

(《说文解字》里的“屎”)

小篆字形中,“糞”中部是一个ban字,即垃圾斗。下部是一个“廾”字,表示双手。

合起来,用双手推着一个垃圾斗,把“似米而非米”的垃圾(矢,或粪便类秽物)丢掉,联合会意为“扫除”之意。注意,它的本义并不是“大便”。

隶变时,小篆字形中部的“ban”讹变为“田”,渐渐演化为后来的“米田共”组合结构。

《广雅·释诂三》:“糞,除也。”王念孙《广雅疏证》:“糞,犹拂也,语之转耳。”这是糞的本义,就是扫除、弃置。

《左传·昭公三年》:“小人糞除先人之敝庐。”小人扫除先人的破旧房子。

(扫除)

本义之外,“糞”还有其他用法:

(1)屎,大便。从肛门排泄出来的经过消化的食物的渣滓。《正字通·米部》:“糞者,屎之别名。”这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用法,也是我们用“米田共”代替“大便”的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侧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这是范缜的重要言论,大意可以这样译:人生就像树上的花朵一样,它们生长在同一个枝条上,开在同样的花蒂上,随风吹拂而飘落到地上,其中自然有擦着帘子、帷幔落到垫子或竹席上面的,也自然有紧贴着篱笆落到粪堆或厕所旁边的。《红楼梦》第七回:“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

(被塞一嘴马粪的焦大)

(2)施肥,使肥沃。《广雅·释诂四》:“粪,饶也。”王念孙《广雅疏证》:“粪之言肥饶也。”《齐民要术·耕田》:“《汜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耕田的要领,在于适时令,翻土壤,注意施肥与灌溉,早锄早收。

(施肥)

(3)肥料。《农政全书·农事·营治上》:“劚起宿土,杂以蒿草,火燎之,以绝虫类,并得为粪。”这是农家肥的制作方法,即所谓的“沤粪”。

(4)通“分”(fēn)。区别,等级。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粪,假借为分。”《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 ,其禄以是为差。”耕种者的收入大概是这样,一个农夫有百亩地,按一百亩地来计算:上等的农夫可供养九人,稍次一点的可供养八人,中等的可供养七人,稍次一点的可供养六人,下等的可供养五人。平民在官府服役的,俸禄按这个来划分等差。

粪的小篆写法如图:

(粪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76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