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VC再次出手,AR产业迈进“iPhone”前夕

融资中国 2024-03-04 13:14:38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在接受融中财经专访时表示,“基本可以判断2025或者2026年会迎来行业拐点,出现第一个AR领域的‘iPhone’。”

今日,消费级AR品牌雷鸟创新宣布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这也是其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5G技术快速发展、元宇宙概念落地、硬件生态内容持续完善等多因素助推AR产业复苏,叠加苹果Vision Pro发售带来的灯塔效应,以及C端渗透率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增加,AR产业迎来新一轮增长点。

01

一年完成三轮融资

AR产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五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和低谷期,5G技术快速发展、元宇宙概念落地、硬件生态内容持续完善等多因素助推AR产业复苏,2019年开始迈入复苏增长期。

消费级AR品牌雷鸟创新便诞生于AR产业的复苏增长期。公开资料显示,雷鸟创新成立于2021年年底,由TCL电子孵化,核心团队来自腾讯、大疆、Meta、OPPO、爱奇艺,以及各类新锐创业公司,在近眼显示光学设计、自研AI算法模型以及多模态人机交互等领域拥有广泛积累。

相较于很多AR创企,雷鸟创新拥有更为独特的公司架构,“雷鸟创新孵化于TCL,TCL可以为其注入各种各样的资源。与此同时,雷鸟创新又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团队,是一个创业公司,有着非常灵活的面向AR的机制流程和价值观。”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表示,这种特殊的架构赋予了雷鸟先天的发展优势,“因为AR整机+生态是一个考验综合实力的路程,也是一次颠覆式创新,需要新的方法和思想。”

(雷鸟创新参加MWC 2024)

尽管雷鸟创新仅仅成立两年出头,却正经历着AR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两年。站在“风口”。按照时间线划分,李宏伟将雷鸟创新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决定要不要去做,这一阶段主要探讨技术方向是否正确,以及开始布局的时间是否合适;第二阶段是确定公司的产品方向,既做比较成熟的产品,以实现也做面向未来真正的AR眼镜,尤其是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第三个阶段是在现在技术比较成熟的产品上获得产品化、销量的突破;第四个阶段是在面向未来的AR眼镜上获得了重要的底层技术突破。”

也正是出于这种思考,雷鸟创新选择了BirdBath与光波导双线布局的发展路线。其中,BirdBath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体验,能够在锻炼团队的同时也为公司发展持续“造血”;而雷鸟创新也坚定认为,MicroLED+光波导则是面向通往消费级AR的最终路径,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技术。

自成立以来,雷鸟创新获得了一众资本的青睐。今日,雷鸟创新再次宣布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泰紫金、燕创集团等多家机构联合投资。据悉,融资金额将用于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的技术研发、量产和市场普及,以及推动AI+AR眼镜生态建设。

至此,雷鸟创新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已完成三轮融资,主要投资者包括复星创富、容亿投资、干杯基金、英诺天使基金、三七互娱、润兴锐华、博士眼镜、野草创投、海南盈添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轮融资也是最近半年内国内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首次对AR整机品牌进行投资。随着苹果Vision Pro灯塔效应形成,李宏伟认为接下来整个资本市场对AR行业的关注会快速增长。“之前整个行业都是在做技术预研,之后会进入到真正的商业化、产品化探索阶段,我们也会对多个产品线的产品进行迭代,以及营销破圈,让AR产品真正跨越鸿沟。”

02

AR核心光学器件自研

在雷鸟创新创立之前,该公司光学团队已经就AR产业技术做了多年的研究。在此之前,行业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行业在技术上一直难以突破,国内和海外发布的产品都无法在轻薄的眼镜形态上实现全彩高亮显示;另一方面,应用场景还不够丰富和强大。

彼时,李宏伟认为,光波导与MicroLED搭配是消费级AR 眼镜的最佳解决方案,破局的关键在于技术的提升,只有实现了足够轻薄,又能支持强大全彩显示的眼镜,才能支持各种应用场景的发展。

2021年底,在雷鸟创新创立的同时,雷鸟发布了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这也是业内首款双目全彩 MicroLED全息光波导AR眼镜。这一产品虽未正式量产,却为展示雷鸟在AR 眼镜在重量、显示、ID设计等方面的思考,也为后来的雷鸟X2奠定了基础。

2023年10月,雷鸟X2正式上线国内电商平台销售,这款眼镜是全球首款量产的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在海内外的高科技用户中获得了极高评价,被认为代表了当前消费级AR眼镜的“最高水准”。据介绍,雷鸟搭载的超小型全彩光引擎是由雷鸟创新自主研发和量产,量产良率高达92%。同时,雷鸟还为雷鸟X2研发了一套微米级合目系统,解决了左右目光引擎和光波导的空间 6DOF 对准的问题,实现全彩3D显示。

2024年1月,雷鸟创新在美国CES上展出了第三代MicroLED光波导眼镜雷鸟X2 Lite。据雷鸟创新介绍,这一代眼镜的全彩MicroLED光引擎的设计及量产工艺等进一步优化,体积为上一代的一半左右,为全球最小可量产的全彩MicroLED光引擎。此外,雷鸟还对X2 Lite的ID、光波导工艺 、材料等重新设计,使得整机重量下降至60g左右,与常规墨镜接近。这款眼镜预计在今年Q3季度正式发布及销售。

(雷鸟X2 Lite)

德邦证券报告认为,AR眼镜核心为光学显示,当前主要的光学方案包括光波导、Birdbath、棱镜、自由曲面。其中自由曲面及 Birdbath 技术成熟度较高,已可实现规模化量产,当前消费级市场中多采用Birdbath方案,并搭配Micro OLED屏幕使用实现更好光效。而光波导方案能实现 80%以上透光率,配合低功耗、高亮度的MicroLED,在展示真实世界的同时,可提供更加真实的三维图像。

李宏伟称,光波导就可以很好地解决AR眼镜的显示问题。“第一,用户可以直接看到现实,第二,其他人也可以直接看到用户的眼睛,实现直接的眼神交流。另外,在光波导的环境下,Micro LED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用非常低的功耗实现较高的亮度。再此基础上,结合雷鸟X2和X2 Lite,我们已经证明,AR眼镜在这条路线上可以做到非常好的效果。”

03

加速AI+AR生态建设

良好的硬件能力也为AR眼镜生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宏伟表示,光学显示、专用的芯片平台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为生态建设打基础。

作为公司的掌舵者,李宏伟曾经多次从0到1打造过日活破千万、行业第一的APP/OS产品,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软硬件的实操经验。雷鸟创新背后的TCL,在视频、游戏等用户场景领域,也做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这些都对雷鸟创新打造AR生态有很大的帮助。

雷鸟创新还引进了大量生态合作伙伴,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爱奇艺、B站、Unity等国内外头部企业。2023年10月,雷鸟创新与微信小程序达成合作,用户佩戴雷鸟X2即可体验AR眼镜版的微信小程序。此外,雷鸟创新还发起开发者计划,通过技术支持、奖金激励等方式扶持开发者,加速AR生态的建设。

据李宏伟介绍,“为促使生态更快的建立起来,雷鸟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开发的基础,一个生态开发者的环境,支持各种各样的SDK,包括Unity、Web XR、小程序等等。我们也把AI最领先的AR能力放进来,在自己开发的同时,也会给开发者提供支持。此外,我们也在和生态公司、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入的战略合作,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此外,AIGC的商业落地推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来临,AI开始加速与千行百业融合,AR眼镜也是人工智能的优质赋能领域。行业普遍认为,AI能够有效提升AR产品的智能属性,为终端用户提供智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并推动用户数量增加。

同时,IDC认为,从2023年底开始,AI+AR帮助用户实现更好的NLP交互及显示画面呈现,在内容生成、翻译、导航等多个AR主要使用场景中,在当前硬件水平较为接近的情况下,AI能力差异将成为厂商产品区分度的关键。

李宏伟指出,“我们认为眼镜和手机是两个非常好的AI载体,手机已经成为了使用很广泛的终端设备。但眼镜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AR眼镜将赋予AI与人类高度一致的感官能力,并使得AI真正成为人们的‘外脑’,增强人们对视觉信息、音频信息的处理能力。”

(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

雷鸟创新在AI方向做了许多布局,其中,包含了自研的雷鸟大模型中台,以及大模型语音助手RayNeo AI、基于AR眼镜的大模型开发者平台RayNeo AI Studio,今年Q1季度,雷鸟创新还将发布AR眼镜专有的应用商城RayNeo AI Store。

据李宏伟介绍,“第一,大家知道大模型不能做长时间记忆,但用户希望产品能记得自己说了什么,能学习自己的使用习惯,所以我们独立开发了怎么让一个大模型能够记住用户长时间使用习惯的功能;第二,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的中台,它可以调度不同大模型的能力,因为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大模型能力不太一样;第三,我们做了雷鸟AI Studio,给开发者提供支持,让开发者做更好的AI+AR应用;第四,是用AI大语言模型来控制眼镜的所有功能,这是一个完全为大模型交付设计的功能体系,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成,我们正在探索中。”

据雷鸟创新方面透露,未来将发布的雷鸟X2 Lite会展现出多样的AI与AR眼镜结合的能力。

04

AR领域的“iPhone”何时出现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3年AR产品一路高歌猛进,中国消费级AR设备销量达到20.2万台,同比增长115%。雷鸟创新以37.4%的份额排在中国线上监测市场的首位。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情况下,雷鸟创新也在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

李宏伟称,“AR眼镜是一个新的通用计算平台,我们认为其未来一定是全球化的,整个海外市场的规模加起来一定比国内大。我们的节奏是先从国内开始,之后快速进入其他重点国家,比如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雷鸟在海外渠道的布局是比较系统的,包括线上、线下,近期会以线上为重,也会重视快速兴起的渠道,如TikTok等等。”

李宏伟认为海外有非常大的机遇,他表示,海外市场的部分国家有比较好的科技环境,所以用户对于新产品的认可度比较高。

目前,行业仍存在诸多痛点问题。亿欧智库报告分析称,AR整体产业发展仍面临用户渗透率低和技术有待成熟等方面的挑战。目前AR用户群体暂未实现破圈,刚性场景占比低,带来行业整体用户渗透率低。此外AR底层软硬件技术尚未成熟,基础技术、内容制作、感知交互、虚买融合和终端设备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此,李宏伟认为,“首先,基本上可以判断2025或者2026年会迎来行业拐点,出现第一个AR领域的‘iPhone’,它会很像日常的眼镜,光学显示效果很好,重量也比较轻,同时它可以实现三个功能——手机的场景、AI个人助理、AR的场景;其次,未来AR眼镜的核心,硬件方面是光学显示的Micro LED+光波导,生态方面则是AI和AR眼镜的结合。”

现阶段,尽管面向消费者的AR产品仍未大面积普及,但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开发者工具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AR产品,当前更多用于观影、游戏、移动办公等,随着更多应用内容落地,信息获取能力提升,学习教育、购物、生活导航等场景应用将更为丰富。

IDC预测,2024年中国AR出货预计将持续高速增长,增速将超过100%。IDC中国高级分析师赵思泉认为,相较于前两年大力补贴新品拉动出货的策略,当前厂商已将重点开始投向一定程度的活跃用户转化、持续的内容应用复购、产品创新点等多个方面。在供应链成本下探及内容丰富的背景下,中国AR/VR市场将朝更加健康持续的大方向发展。

0 阅读:14

融资中国

简介: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