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东南大学,选择电子科技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7 14:00:13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两电一邮再次走上神坛,录取分数水涨船高。

其中,电子科技大学作为985高校,进步显著,反超了众多老牌工科名校,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它的实力很强。

东南大学,虽然以“土建交”闻名遐迩,但电子信息专业也不错,第五轮学科评估为a+。

东南大学作为综合性985,边缘冷门专业众多,因此在录取分数线方面,已经被电子科技大学反超。

那么,放弃东南大学,选择电子科技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电子科大2014级。

我会直接指出科大种种现实的问题,但是也会毫不避讳地说出好的地方。

总的说来,在电子科大的收获比上大学前想象中能在电子科大的收获大很多很多。

当然,我觉得这也要看个人,电子科大提供的平台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西部来比较( UESTC和清北复交那些学校还是有不少差距的),确实算是非常好的。

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去抓住这些资源。

比如遇到的不少男同学(室友这些),整天就躲在宿舍里打游戏,这样其实感觉并没有来上大学,还不如就在家里打。

当然我也有兄弟是在三大院(电工、通信、微固),按他们的说法,三大院的生源的确好不少,室友们经常熬着夜在学习。

个人觉得这一点非常好,大学就应该这样。

去年在我大重庆的收分很恐怖,这样其实很好,愿成电的本科生生源越来越好。

后来去台湾做交换生了,但依旧会每天关注母校,很遗憾没有在成电60周年校庆的时候去做志愿者。

我在科大参加过各种学生会,还做过社团社长,也就是说学生活动还是不少。

但是个人规划是去一个好学校读个Master,然后找份不错的工作,所以上大二以来学生活动开始不断在退,只保留了班长。

大二加了实验室,跟着导师和研究生们浅浅地接触了一点学术,有了几篇论文(但不是一作)。

大二主要还是在学习专业课,选的课有点多,毕竟要申好学校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说了这么久,只是个摘要,其实还没有展开。

一、学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第一,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二··…

这些首先要明白,只是科研排名,和本科生没有什么关系。

这些只和那些刚进来就决定要走学术这条路,早早加了实验室,在本科期间就潜心看论文做实验写论文的极少数本科生有关。

因为你要是走这条路,本科去微固和通信做研究肯定比一般的学院要好走很多,因为这些专业毕竟代表了全国最高水平,进去后有不少牛教,接触得到这些学科比较前沿的东西,好好干的话已经走在了全国同专业绝大多数同学的前面。

二、日常学习:

个人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不管你以后走哪条路,学习都是很重要。

本科就是要打好基础。

想必大家刚进来的时候经常听学姐学长们鼓吹微积分/线性代数多难多难,挂科率多高多高,其实这个和你也没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考试很少有难的,像什么电磁场、模电、杨物这些是公认的,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也有兄弟一样考99/考100的,没什么问题。

所以大一的微积分、线代这些就更不要说了。

只要认认真真听课,作业自己认认真真地做,然后认真对答案改错,90 +真的不是问题(然而大家上大学来好多都太堕落了,成天去上课玩着手机走着神,要不就是睡着觉,或者干脆就是不去上课,翘课到处玩,晚上也是很晚才睡。)

也可能大家刚刚经历受压迫的高中,大学来都像弹簧一样突然释放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其实并不是,这些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借口罢了。

然后到了期末前就抱怨着学校的考试好难好难,自己什么都不会,开始求60分万岁,这样的同学实在是太多了。

那么,我们又不是想要混得多成功,干嘛要那么拼命地学?

你认为按时上课按时作业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是拼命学了?

你忘了你高中的时候,不会的知识,还花这钱到处去请家教了?

我并不认为只有那些想以后在学业上发展很好的人才应该坚持日常的学习。

事实上,你平时那些课程只要按部就班地来,期末前随便翻翻就是一个高分,不想翻的话,60分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你还会有很多时间去做你想做的事,去谈恋爱、去交朋友、去参加各种活动,甚至拿几天翘了课跑出去旅游,都是可以的。

而且,你只要平时稍微认真了那么一点点,奖学金都是没问题的(除非你在三大院) ,因为你周围多数同学都是在混日子。

而那些想要保研、出国的同学,成绩单的重要性,就更不用我说了吧。

最重要的,在大学里还是要交挚友,就是即使你们的圈子完全不同,还是很单纯地互相喜欢、互相包容,愿意彼此倾听真正的想法,这种友谊很宝贵。

当然有的情侣也是这种关系,要好好珍惜,即使分手了,做一生挚友也是挺好的。

这种关系可遇不可求,要随缘。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我学的是电子元器件相关专业,大三下为了准备出国,一学期重修了13门,还考了雅思,大四上因为专业和学校的意见与家里不一致,一气之下放弃出国,找工作去了,现在从事软件开发行业,也算是转行吧。

1 .考试严格,经常出现期末总成绩挂掉一半人的情况。

我大一的时候电路分析。是跟清华一起考的,全校有85%的人在期末那张卷子上的分数不超过60分,我当初把电路分析教材书后题全做了一遍,要不然估计也得挂(最后63 )。

还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本来挺简单一门课,非要考的那么难,我为了重修刷分把书后题全做了一遍,结果期末卷子只考了60多分。

电磁场我觉得还好,虽然听说往年有一个班挂了十分之七的惨剧,但是我们这一届最后挂的人也不是很多,三分之一吧……

信号与系统挂的人也挺多的,这貌似要看是谁教的,我们那个老师教的信号与系统挂科率一般都在40% - 50%。

不过即使挂科挂的这么惨烈,仍然能出现加权平均分90%以上的神人,所以科大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挺严重的,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大二的时候学业没跟上,大三就彻底跟不上了,然后自暴自弃,现在还有好几门没过呢。

这几个跟不上的同学,有男生,有女生,有没找到目标一直不好好学习混日子的,也有态度很认真,但怎么学也学不会,进错专业的。

相比之下,川大就没有这种情况,我川大的同学说他们很少有人挂科,挂科了也没补考,都是直接重修。

2 .人文气息:

基本没有,我去图书馆借什么《c++ primer》《thinkingin java》每次都借不到,总是显示已借走,还有几次明明显示可借,却怎么找也找不到,估计是被哪个没素质的人偷走了。

所以到后来技术方面的书籍,我全都花钱自己买。

但是去找金庸,古龙,龙枪,毛姆,马斯洛弗洛伊德,荣格等等这些文史哲方面的书每次都能成功借到,因为根本没人看嘛。

我记得大三上的时候买了一本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读完之后特别激动,可是就是找不到人交流感受。

这一点应该跟成电学科分布太单一有关系。

即使是普通的理工科学校,虽然男女比例可能跟成电差不多,但也不至于出现人文气息缺失到这个地步的情况,大概摆弄电子零件和代码的人对风花雪月不感兴趣吧。

3 .学校人情味太淡:

后勤集团就是个坑,从校车就能看出来,川大校车15分钟一班,电子科大校车一上午一趟,一下午两趟,还坐满发车,哦,自打开设了396之后,上午那趟校车也取消了。

我只能说后勤集团大概特别喜欢节能减排。

在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简历总是轻而易举地就过了筛选,而别人的简历甚至连HR的法眼都过不了的时候,才觉得母校在它的专业领域还是颇有那么一些实力的。

私以为母校最大的问题在于专业范围太狭窄,它甚至不是一所理工科学校,而是一所电子类的“专科”学校,专业领域的狭窄成就了母校的专精,也导致了母校的诸多弊病。

母校不像是一所大学,更像是一座研究所。

它的种种问题,在我这个激进派看来,只有和别的学校合并成立一所综合性大学才能解决。

但我知道这个愿望是天方夜谭,因此我一直觉得想让它突破自身现在的层次很不现实,故而我虽对母校有诸多不满但也无可指摘,只能衷心祝愿母校在它现有的条件之下能越办越好,成为中国电子类高校的排头兵。

因为这是曾经埋葬了我的过去,又孵化了我的未来的地方。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1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