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业第一区:黄埔如何止住颓势?

蚕丝观下 2024-02-18 22:28:43

黄埔区,广州第一工业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东莞接壤。黄埔地名的由来是由于环绕南海神庙前的珠江河段,古称黄木河,南岸有村名黄埔村,故称黄埔,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黄海神庙、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区总面积484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街道和1个镇,2022年黄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13.76亿元,仅次于天河区居广州第二位。第二产业增加值2529.15亿元,居广州第一位。2022年末黄埔区常住人口119.18万人。

1,黄埔历史

历史上黄埔属番禺县管辖,隋代时今穗东街道的庙头村(古斗村)一带已发展为人口密集的海港城镇—南海镇,唐代时南海镇更名为扶胥镇,扶胥港也愈加繁荣,形成了以扶胥港为起点,连接广州与东南亚、印度、波斯的海上交通线,扶胥港成为广州外港。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在南海镇建立南海神庙,从此南海神庙成为广州扶胥港的标志。明代中期由于珠江三角洲的持续发育,扶胥港区泥沙淤积,大型商船难以靠岸,广州外港逐渐从扶胥港转移到珠江上游的黄埔州和琵琶州一带水域。

黄埔在近代建立,期间数次建又数次废。民国10年(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黄埔仍属番禺县。1951年筹建黄埔区,这是黄埔第一次建立区级建制,区党政机关设于鱼珠镇。1956年广州市调整郊区乡、镇行政区域,撤销白云、黄埔、新滘3个区,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并入郊区,黄埔区建制第一次被撤销。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1960年,广州决定撤销中区和郊区,全市调整为4个市中心区(人民公社)及成立黄埔、芳村、江村3个以工矿企业为中心的人民公社(相当于区级建制),这是黄埔第二次建立区级建制。1962年再次把江村、芳村、黄埔三个区合并成广州市郊区,黄埔区又被撤销了。1973年黄埔第三次建区。2014年撤销萝岗区和原黄埔区,设立新的黄埔区,一直到现在。

2,黄埔经济现状

2023年黄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15.17亿,三次产业结构为0.1:58.6:41.3,是广州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9015.9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73.82亿元,与惠州市和深圳宝安区工业产值差不多,相比上年,均有所下滑。黄埔区人均GDP为36.10万元,同比增长4.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74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

2022年黄埔区财税总收入1185.31亿元,收入总量保持韧性连续六年达到千亿级别,保持广州各区第一位。黄埔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10亿元,仍居广州第一位。2022年黄埔区进出口总值3139.50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8.7%;其中出口1642.52亿元,同比下降7.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6.9%;进口1496.98亿元,同比增长0.4%,占全市进口总值的31.5%。

3,黄埔工业分析

不要说在广州,就是在全国经济版图中,蓬勃发展的黄埔区,凭借工业硬实力已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位列全国百强区第六;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连续4年科创能力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83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开发区之首;跻身2022广东省工业百强区县首位……

黄埔贡献广州41.1%的工业增加值,创造四成以上工业投资,去年工业总产值已超过9000亿元,距离冲刺“万亿工业”强区仅一步之遥,广州“工业一哥”的头衔名副其实。从产业图谱来看,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汽车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美妆大健康等八大支柱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跃升,传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强马车。从人人熟知的宝洁、安利、百事,到本田、西门子、LG等相继到来,在黄埔区的产业图谱中,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2022年黄埔区累计共有135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企业(项目)315个,其中包括78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设立企业(项目)数量达到179个。更为突出的是,黄埔区直接利用外资连续七年达到20亿美元以上,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长期稳居广州头把交椅。

创新产业稳步发展,随着安凯微、慧智微等高新技术企业陆续上市,黄埔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83家,位居全国经开区之首,其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计算机等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前,体现了制造大区和创新强区的底蕴。同时黄埔还有大量以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腰部企业”和“新势力”,成为“黄埔产业军团”持续高歌猛进的最强支撑。黄埔共有7家进入《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占了广州(共有23家)1/3左右。

4,黄埔产业政策建议

黄埔工业产值占广州大约36%,广州推动产业转型,重点建设的IAB(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正成为广州经济的新动能,这些产业的主阵地几乎都在黄埔区。所以说黄埔云集了广州制造业的大部分资源,但这两年黄埔的经济增长不高,2022年黄埔实际增长1.5%,2023年黄埔经济增速却出现了下滑,名义增速仅为0.03%,这一数字在广州11个区中排名最后,令人深感惋惜。

黄埔的经济怎么了?黄埔与广州产业布局的弊端是相同的,摊子太大、重点不突出是黄埔的主要问题,从产业上看,黄埔集中了汽车、电子、能源等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等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区域上看,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黄埔港一字铺开,大有垄断广州制造之嫌。

黄埔经济经怎么调整呢?黄埔就应该对标深圳南山,依据黄埔的产业优势、教育和研发优势,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区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和引进科研基础设施、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和创新基地,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在产业上,黄埔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两个世界级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广州是岭南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广州科学城,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类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空天信息研究院等13个中科院“国家队”项目落地建设,8家研究院进入省高水平研究院建设序列,占全省的2/3。

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行业产值大约在14万亿左右,其中广东省约占三分之一,深圳和东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镇,其产业分别为2万亿和1万亿,是深圳和东莞经济崛起的最大功臣,广州也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基地,但比深圳和东莞地位差距很大。

黄埔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创维、视源、乐金、硕贝德、华星光电等企业在黄埔落地生根,原材料、基础工艺、核心零部件、生产设备、控制软件具有一定基础,印刷显示、OLED及Micro-LED、4K/8K超高清显示等居全国领先地位。

黄埔可以考虑在新一代通信技术产业上投入更多资源,主要在以下细分行业上取得突破:

A.新型显示产业。依托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加大柔性TFT背板、柔性显示驱动与模组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头部企业,补齐新型显示材料、靶材等短板,有望在印刷显示、OLED及Micro-LED、4K/8K超高清显示、量子点等方面取得突破,建设世界新型显示之都。

B.集成电路产业。黄埔的粤芯半导体项目是广东最主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已完成一期项目,二期和三期项目也在推进中,黄埔除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封装、设计外,还可以在光掩模、基板等项目上着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

C.智能传感器。黄埔需要布局物联网(IoT)、微机电系统(MEMS)、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等领域,支持MEMS传感器芯片等专用芯片、SIP系统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制造,提升核心芯片自主化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D.工业软件。黄埔利用产业基础和科研力量,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聚焦CAD/CAM、CAE、EDA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加大创新应用推广,培育自主软件产业生态,布局数字模拟仿真、数控装置、全自动柔性生产线、智能测量仪表、可编程控制器、分布式控制系统等嵌入式软件,发展ERP、SCM等生产管理类软件。

2)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是黄埔的另一项重点产业,依托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等平台,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载体正在建设中,黄埔应推动高端生物药、基因工程药物、体外诊断、现代中药等领域做大做强,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药创制、前沿诊疗技术等领域实现核心技术攻关。具体如下:

A.高端生物药。黄埔应瞄准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推进百济神州研发中心、安普泽生物医药总部、恒瑞医药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抗体药物、酶诊断和治疗试剂、开放靶向药物、蛋白质工程药物与多肽类药物、核酸药物等领域,加快建立安全可控有效的肿瘤微创消融精准治疗研发应用体系。

B.基因工程药物。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为重点,推动基于基因组学、免疫组学的癌症组学类技术,支持新型治疗性干细胞技术与制品等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聚焦基因检测,开展个性化精准医学检测试点。

C.体外诊断。关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遗传疾病等领域,重点发展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基因诊断试剂和设备。推动医学检验、卫生检测等检验体系建设,推动POCT诊断、单/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筛查诊断等技术突破。

祝黄埔经济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关注@蚕丝观下,探讨城市经济发展。

4 阅读:3485
评论列表
  • 2024-02-19 19:19

    继续拆

  • 2024-02-19 15:39

    广州重心向东或者向南发展都没问题,但为啥又要向西向北呢?啥都要,不行的

  • 2024-05-10 11:53

    连限摩都跟着别人走,很怀念以前的“双2牌照”的时代,别人不行的我大黄埔行,现在呢?

  • 2024-05-10 09:41

    一句话“不要再跟着别人走,恢复以前的创新发展精神”!

  • Jack 5
    2024-03-06 12:01

    广州有个错误认知就是工厂现在都工业园模式,就是高大上的工业楼,深圳这种土地供应不上选择这样模式是迫不得已!广州起码未来10年内不用担心土地供应问题,搞得现在到处拆,到处建工业园,科技园,这种园区模式,小厂租不起,大厂有能力自己建!这边工业园普遍35块钱一平方,原来的小平楼,20来块钱,便宜的铁皮房也就16块钱左右!这种要交的其他费用就没有,进工业园不光只是租金还要其他费用

  • 核心竞争力别人给不了你[笑着哭]

  • 2024-05-02 00:45

    唯一说到点子上的就是摊子太大 黄埔还没搞上去就整南沙 不自量力[笑着哭]

蚕丝观下

简介: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