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信号可能意味着您的孤独症孩子正遭受霸凌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5-14 01:29:50

孩子的成绩无端下滑,对书本没了兴趣,甚至对学堂产生抵触情绪;突然间,昔日的朋友都不再往来,或是有意回避人群的接触;心中的自尊荡然无存,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更有甚者,出现了自我毁灭的行径,如离家出走、自残,甚至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霸凌,这个看似遥远却又无处不在的词汇,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无数包括asd(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在内的神经多样性群体的心头。它像一场无法逃避的噩梦,伴随着他们的学生生涯,也成为家长们难以释怀的忧虑。

何为霸凌?

简而言之,就是一群人长时间、持续地对一个人进行心理、身体和言语上的攻击。这种攻击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受害者往往因为权力不对等而敢怒不敢言。霸凌,这个英文单词"bullying"的译文,实际上就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与侮辱。

这种恶行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它可能发生在学校的角落,也可能在职场的暗处。它可能是身体上的伤害,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羞辱。但最关键的,是这种“被围攻”的丧失安全感氛围。即使你什么也不做,只是默默地孤立一个人,也足以给他带来深深的创伤。因为霸凌的本质,就是无情的围攻与孤立。

霸凌,是系统性的恶

这种恶比个人的恶行更为可怕。当你感受到整个系统都在对你释放恶意时,你会失去安全感,变得无助而恐惧。这种无助感就像是一个深渊,让你不断下坠,身边似乎再也没有了善意。在这种恐怖的深渊中,你怎么能不感到害怕和恐惧呢?

更可怕的是,这种系统性的恶是会传染的。就像厕所里的一群人欺负一个人,后来者往往会根据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选择站在强者的一边。这时候,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就再次加深了对受害者的伤害。整个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最初只是极少数人的作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其中,最后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面对霸凌,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态度

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和遭遇。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不合群、只是被起了个绰号、只是不够强大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背后可能隐藏着深深的伤害。当父母也变成了霸凌系统的一份子时孩子们会感到更加绝望和无助。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孩子们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只是受到了霸凌。我们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来面对这种恶行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会一直站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同时我们也要引导那些中立者让他们在面对霸凌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说不,加入到反对霸凌的队伍中来,让那些受害者们感受到一丝丝温暖和力量。

霸凌就像是一种有毒的空气弥漫在我们的周围

而反对霸凌是一种清新的空气,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扩散它让更多的人能够呼吸到自由和尊严的空气。只要我们敢于站出来喊出那句“这样不对!”那些沉默的中间者就会开始选择自己的立场。当多数人和少数人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霸凌就会逐渐消失最终无影无踪。让我们一起为反对校园霸凌、保护每一个孩子而努力吧!

这里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出现前文所叙述的反常,虽不能断定就是受到了欺凌,但必定是遭遇了某种困扰。要知道,不是所有受欺的孩子都会展现这些迹象,但这些迹象一旦出现,就值得我们高度警觉。因此,做家长的务必要细心观察、敏锐识别,并与孩子保持畅通的沟通,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霸凌信号

对于不少孩子,特别是那些患有asd的孩子,他们或许无法清晰地叙述自己受欺的经过,有的甚至不懂得寻求帮助。这就要求家长更加细心地去捕捉那些可能被欺凌的蛛丝马迹,

莫名其妙地出现淤青或伤痕;

衣物、书本、文具乃至电子设备经常丢失、损坏或沾满污渍;

时常抱怨头疼、肚子疼,或许这只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表现;又或许,他们常常假装身体不适,只为逃避上学或某些令他们恐惧的场合;

饮食习惯的突变,如突然厌食或暴饮暴食。有时孩子放学回家显得异常饥饿,那可能是因为他在学校根本没敢吃午餐;再者,失眠、噩梦连连,也都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家长们啊,孩子是你们的心头肉,他们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不应被忽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唯有细心与关爱,才能为他们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墙。

0 阅读:0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