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新视角:如何引导打人的多动症孩子走向正轨?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4-24 22:24:34

疑似多动症孩子:从打人到被孤立

近日,武汉某小学一年级的一位“特殊”同学,因患有疑似多动症而频繁出现打人行为,让班上的同学们倍感困扰。从刚开始的“不懂事”到后来的“请愿转学”,他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

家长们的担忧与行动

面对他的行为,家长们从最初的谅解到后来的无法容忍,他们的担忧情有可原。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因此,家长们联名向学校提出“请愿”,希望他能够转学,以确保其他孩子的安全。

不同家长角度的思考

1.多动症孩子家长:

孩子的行为可能影响到其他同学,甚至出现“欺负”同学的情况,但这并非出于恶意,而是由于多动症导致的冲动行为和社交技能的欠缺。家长会积极配合学校和教育者,通过合理的支持和干预,帮助孩子控制行为。同时,希望学校和社会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2.被欺负孩子的家长:

理解和同情多动症孩子及其家长的情况,但也关心和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任何形式的欺负。同时认为,平等受教育权不仅意味着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还意味着每个孩子都应在安全、友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专家的建议与呼吁

转学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特教专家蔡晓莉指出,对于多动症孩子,更需要的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和社会的理解与接纳。她建议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这类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大赛爸爸家庭教育指导:

1.明确诊断

首先,家长应带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确保孩子确实患有多动症。明确诊断是后续治疗和教育的基础,也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状况和需求。

2.听从专业建议

在确诊后,家长应认真听取医生和专家的建议。这些建议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教育策略等。家长需要积极配合,按照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后续操作,以确保孩子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3.进行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多动症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来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例如,当孩子能够遵守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奖励和鼓励;而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负反馈,并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开展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训练对于提高多动症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非常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如拼图游戏、找不同游戏等。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能在玩乐中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耐心。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一些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绘画、阅读等,以帮助孩子逐渐延长专注时间。

结尾:共同守护平等的受教育权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们是否“特殊”。面对多动症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排除在外。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成员,我们有责任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受教育权,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平等的学习环境。

0 阅读:5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