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孔庙、孔府、孔林旅游

小佑旅游 2024-02-22 23:16:58
孔庙、孔府、孔林旅游

前言: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宇,也是中国现存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孔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

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氏。孔子为后世留下的有关道德、 伦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论, 不仅对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中国历代帝王、文人和史学家对孔子非常崇敬,在他的家乡,当时鲁国国都兴建起大型的孔庙, 修建了孔子后代子孙居住的孔府和他的墓地--孔林。1961 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

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0多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皇宫样式修建的。整个庙宇气势恢宏, 布局严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筑群(故宫、避暑山庄)之一。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的建筑群贯穿在南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中路从金声玉振坊起, 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过壁水桥。进大中门后,再经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杏坛、 大成殿、寝殿到最后一座殿堂--圣迹殿, 这是孔庙的主体。由大成门向东,进圣承门,达诗礼堂、鲁壁、孔宅故井及祟圣祠、后为家庙, 这是孔庙的东路。由大成门向西,进启圣门, 达金丝堂、启圣殿及启圣寝殿,这是孔庙的西路。

首先,要想进入孔庙,必须经过大门。拱形大门上面四个大字:“万仞宫墙”赫然在目。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位于山东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景区的南面。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正对孔庙。门额题“万仞宫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原为明嘉靖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清乾隆皇帝亲临曲阜祭孔时,将胡书凿去,易以御笔。

 

万仞宫墙

金声玉振坊: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金声玉振坊石刻,4楹,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

金声玉振

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

棂星门

圣时门:圣时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3间,弘治年间扩为5间中设拱门3券,碧瓦歇山顶,四周是深红的墙皮,券内是杏黄的墙里,前后石阶上各有石刻龙陛。由拱门内望,令人有深邃莫测之感。

弘道门: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弘道门

大中门: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

大中门

奎文阁

又名藏书楼,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奎文阁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是一座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书籍、墨迹的楼阁。它三重飞檐、 四层斗拱,丹墙黄瓦,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是一座仅次于大成殿的高大建筑。

奎文阁

十三碑亭

位于奎文阁和大成门之间的院落里。13座石碑外形相同而碑文内容不同,南面8座,北面5座,俗称御。

十三碑亭碑亭。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是历代帝王为修建孔庙、祭祀孔子所立的石碑而建。计有唐、宋、金、元、明、清六代巨碑50余幢。在书法艺术上,真草隶篆,座座不同,风格笔法,各有千秋。

十三碑亭 

大成门: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杏坛

在大成门之后。是一座十字结脊重檐方亭,四面悬山顶,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坛前有石刻香炉,坛侧有几株古树,是当年孔子"……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 孔子弦歌鼓琴……"之地。即所谓"杏坛说教"是也。

杏坛

大成殿

为孔庙主体建筑。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其前廊10根大理石柱上各精雕两条戏珠的飞龙,工艺绝。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为了尊重孔老,曲阜最高建筑也不得高于24.8米。

大成殿

大成殿妙,实为宫殿建筑中罕见,殿内廊住皆楠木,都彩绘团龙错金。殿前有一名为"杏檀"的亭子,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杏檀设教,弟子三千。奎文阁是三层木结构的阁楼,飞檐斗拱,造型庄严,为国内少见。其占地1800多平方米。是全国四大砖木结构殿堂(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十三陵长陵棱恩殿)之一。是一座金碧辉煌、规模宏伟的建筑,为当年祭孔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供有孔子塑像。左右有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塑像,称"四配"。两侧又有塑像12尊,他们是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和朱熹,为"十二哲"。上述16位学者是儒家学派公认的正宗继承人。殿前10石柱是用整块巨石透雕二龙戏珠,作升腾状。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是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寝殿: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层栏围绕,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另两大建筑为奎文阁、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寝殿阔7间,深4间,间金妆绘,枋檩游龙和藻井团凤均由金箔贴成,回廊22根擎檐石柱浅刻凤凰牡丹一如皇后宫室制度。殿内神龛木雕游龙戏凤,精美异常,龛内有木牌,上书“圣圣先师夫人神位”。

孔庙最后一座殿堂是圣迹殿,存放以孔子的经历和故事为题材雕成的连环画石刻图。孔庙东路有诗礼堂,是当年康熙帝南巡专程赴曲阜谒孔时特意在此聆听孔子后裔孔尚任弘扬孔子学说的场所。

孔子故宅在诗礼堂之后,这里是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也是当年孔子居住之处。旁有古井一口,据传系孔子的饮水井,井台四周有雕花石栏。有趣的是井栏出入口的两根石柱,竟是响石,击之有金属之声。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集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之大成。孔庙与北京故宫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府

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宋至和二年(1055年) 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孔府占地约240亩,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共有楼、厅、堂480余间,府内存有著名的孔档案和大量文物。

孔府

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府大堂

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籍、司乐、管勾和百户厅等六厅办事机构,为孔府服务。

孔府

重光门: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重光门

大堂: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二堂介绍: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孔府二堂

三堂: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6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孔府三堂

中居即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内宅的前后楼是府上老爷、太太、少爷和小姐的住房,现陈列着当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红木家具和新式的沙发。孔子第七十七代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房间内就摆设着当时结婚时用的中西结合的家具。

最后一进是花园,又名铁山园。园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一应俱全。尤为难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树, 一棵古老的柏树派生出5个分支,内中包含一株槐树,为世所罕见。孔府现在还保存着不少历代珍贵文物,如商周铜器、元明衣冠、古代书画、名人墨迹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珐琅等艺术珍品。此外还有大批明清以来的文书档案。整个孔府宛如一座珍藏无数的博物馆。

孔府收藏大批历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称"十供",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于乾隆三十六年赏赐孔府。孔府还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玛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剑履、袍笏器皿,另有历代名人字画,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有。孔府并存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现已整理出9000多卷。孔府档案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档案。

后花园介绍: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孔林

孔林介绍: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园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长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

孔林

神道介绍: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仓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

洙水桥:由至圣林门西行为辇路,前行约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公孔闻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号。坊北有一券隆起颇高的拱桥架于洙水之上。

享殿:洙水桥北,先是一座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挡墓门,后面就到了供奉孔子木主的享殿。去享殿的甬道旁,有四对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

享殿

子贡庐墓处介绍: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于氏坊: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至于孔林里面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附上孔林导览图

0 阅读:4

小佑旅游

简介:旅游有益健康,动起来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