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如果欧美国家给越南、印度这两个国家长期免关税,不出十年,当地的工人工资可能反超中国。到时候咱们搞不好会出现“逆向打工潮”,不少人可能要往越南、印度的工厂跑。 说起这个观点,得先捋捋背景。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最近几年贸易政策变脸快。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大棒挥得更狠,对中国商品加码到60%甚至更高,逼着企业四处找新窝。越南和印度就成了香饽饽。越南从2018年起就享受美越双边贸易优惠,出口美国的东西关税低到忽略不计。印度呢,虽然起步晚点,但通过印美贸易协议,部分纺织和电子产品也拿到了类似豁免。欧盟那边,越南有EVFTA协议,从2020年生效,90%的货品零关税进欧洲门。印度和欧盟的FTA谈判虽卡壳,但2025年上半年又有新动静,纺织和药品类目松绑迹象明显。 这些政策一落地,订单像潮水般涌过去。拿数据说事儿,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增长30%,电子和服装占大头;印度对欧出口也涨了15%,制药和IT服务拉动。 工厂建得飞起,外资蜂拥,工人薪水自然水涨船高。 越南这几年真叫一个火。过去,中国工厂订单外溢,低端组装活儿先跑。像耐克、阿迪这样的鞋服巨头,早把生产线挪到河内和胡志明市周边。2025年上半年,越南制造业吸引外资超200亿美元,比前年翻番。 工人月薪从2019年的200美元,蹿到现在的400多美元,有些电子厂甚至破500。比起中国沿海小厂的4000-5000人民币,折合美元也差不多水准了。印度那边,班加罗尔和钦奈的IT和纺织区,工人起步薪300美元,熟练工能到600。人口红利大,年轻人多,劳动力成本低,吸引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巨头建厂。2024年印度FDI流入制造业部分涨了25%,工资增速全球前茅。 免关税这事儿一加持,出口顺风车,利润厚实,企业舍得发奖金,工资曲线直线上扬。网上有人算账,说再来十年,这俩国家平均制造业薪水真可能超中国中低端岗位。毕竟中国劳动力成本年年爬,2025年沿海厂平均月薪已超800美元。 可话说回来,工资涨不是天上掉馅饼,得看根基稳不稳。越南看着热闹,问题一大堆。产业链短腿,上游零件80%靠中国进口。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边境物流一卡壳,越南厂就傻眼。去年底,供应链中断事件频发,电子组装线停摆一周,损失上亿。 电力供应也跟不上,胡志明市工业区常年限电,工厂发电机烧得直冒黑烟,成本直线上窜。港口效率低,河内到海防的货运,旺季堵上三天是常态。印度更别提了,基础设施烂尾工程多,公路铁路老旧,内陆运输一趟货得一周。班加罗尔机场周边,卡车队排长龙,延误率高达20%。 劳动力素质参差,熟练工少,培训周期长,新手上手慢,离职率40%以上。企业投钱建厂,还得额外砸培训和管理,算下来成本不比中国低多少。免关税是短期蜜糖,长远看,效率跟不上,订单迟早跑路。 中国这边呢,早不靠廉价劳动力混饭吃了。产业链完整是王牌,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搞定。苏州、东莞这样的园区,物流半小时内到货,效率甩越南印度几条街。2025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高科技产品占比超50%,精密机械和新能源车领跑全球。 订单外流的多是低端服装玩具,高端芯片封测和智能设备,死死攥手里。工资高有道理,工人不光拧螺丝,还得会操作机器人和调试软件。沿海厂平均薪水800美元以上,内陆也到500多。升级快,自动化投资年年破万亿,岗位从体力转技术,收入稳稳向上。 全球客户信赖中国供应链,稳定性高,断档风险低。哪怕关税高压,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只降5%,远低于预期。 这个“逆向打工潮”听起来刺激,其实水分大。网上有人脑洞大开,说中国人蜂拥去越南印度追薪水。可现实骨感,工资数字好看,生活成本和稳定性差远了。越南物价飞,河内房租翻倍,工人领了钱还得愁通勤和医疗。印度医疗教育跟不上,城市拥挤,生活质量低。中国工人有社保公积金,孩子上学稳,家底厚实,谁轻易挪窝?再说签证和工作许可,跨国打工门槛高,语言文化障碍一大堆。历史上,制造业转移是补充不是取代,越南印度接盘低端,中国守高端。像苹果供应链,组装挪越南,核心设计和芯片仍中国主导。
越南网民质问嫁到中国的越南女:现在越南越来越好了,马上就要赶上中国了,你嫁到中国
【3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