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6岁的杨绛含泪看着病床上的女儿说:“安心睡吧,我和你爸爸都想你好好睡一觉。”她话音刚落,女儿钱瑗就停止了呼吸。第二年隆冬,丈夫钱钟书也病逝,自此以后,世间只剩杨绛一人在“流浪”…… 杨绛出生在1911年7月17日的北京,家里是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江苏无锡。父亲杨荫杭是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办过女校,当过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杨绛小时候在北京接受启蒙,1923年全家迁到苏州,她进振华女校读书,那时候她淘气但成绩好。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政治系,但她更爱文学,课余时间多钻研外语和书籍。1932年,她转到清华大学借读外文系,就在那儿遇上了钱钟书。 钱钟书比杨绛大一岁,1910年11月21日生在江苏无锡,家族是吴越钱氏后裔,父亲钱基博是学者。他小时候聪明,读苏州桃坞中学,后进清华外文系,精通英语、法语等多国语言。1932年3月,杨绛在清华图书馆借书时,两人初次见面,很快就通信讨论文学和翻译。三年后,1935年他们在苏州结婚。婚后,他们一起去英国留学,杨绛在牛津攻读文学,钱钟书专注研究。那段日子,他们省吃俭用,专注学问。 1937年5月,他们的独生女钱瑗在牛津出生。1938年,全家回国,杨绛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书,钱钟书在清华工作。钱瑗长大后,进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深造,当上教授,专攻英语教学和翻译教材。她一生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在特殊时期自杀,她独自处理。第二任丈夫王德一带来一个儿子,她当亲生一样照顾,但没自己的孩子。钱瑗工作勤奋,常批改学生论文到深夜。 钱钟书夫妇的家庭生活简单,夫妻俩都爱读书,杨绛常说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伙伴。钱钟书写《围城》时,杨绛帮着打理家务,让他专心创作。抗战时,他们在上海沦陷区,杨绛写剧本补贴家用。钱瑗小时候,钱钟书常和她玩游戏,家里氛围融洽。文革后,情况好转,他们一家过了二十年平静日子,杨绛继续翻译,杨绛夫妇的书影响了很多读者。 1996年,钱瑗查出脊椎癌晚期,那年她59岁。她没告诉父母,因为钱钟书那时已住院,杨绛在协和医院照顾他。钱瑗独自住院一年,接受化疗,体重掉很多。1997年3月,她知道时间不多,给杨绛打电话说自己没用了。杨绛赶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钱瑗在那天停止呼吸。杨绛没让钱钟书知道,继续每天去协和医院给他读报纸。 几个月后,钱钟书的病情恶化,他有哮喘、膀胱癌等多病。1998年12月19日,他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杨绛按他的遗愿,不办追悼会,不留骨灰。那两年,杨绛86岁到87岁,连续失去女儿和丈夫,身边人担心她扛不住,但她坚持下来,说要留在世间打扫战场。 钱钟书走后,杨绛独自住三里河公寓,屋子简单,水泥地、白墙。她花七年时间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中文笔记79册,超15000页,一页页分类校对。她还写回忆录《我们仨》,记家庭往事,从留学到日常相处。杨绛继续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每天早起修改译文。她的作品朴实,影响读者多。 2001年,杨绛把她和钱钟书的全部稿费和版税捐给清华大学,设“好读书”奖学金,帮经济困难的学生买书学习。到2014年,捐款超1400万,资助近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她亲自签支票交给学校。杨绛晚年生活规律,早晨小区散步,下午读外文书。她拒绝采访,坚持低调。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遗体火化,不留骨灰。她生前把家中珍贵文物字画捐给国家博物馆,共250多件,包括名人手迹和书籍。
1997年,86岁的杨绛含泪看着病床上的女儿说:“安心睡吧,我和你爸爸都想你好好
大提莫聊热点
2025-10-06 02:56:11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