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验证川普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巴西总统卢拉通完电话后,特朗普10月7日发文写道:“今天早上,我和巴西总统卢拉进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电话交谈。 我们讨论了很多事情,但主要集中在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上。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在不久的将来在巴西和美国再次会面。我很享受这次通话我们两国一定会合作得很好!” 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动拨通了巴西总统卢拉的电话,这通跨越重洋的对话,一边是特朗普社交媒体上“非常愉快”的轻松表态,一边是卢拉条理清晰的诉求与邀约,表面和谐的交流之下,藏着两国从剑拔弩张到试探合作的复杂转折。 先看双方事后的公开回应,态度里的差异耐人寻味。特朗普在个人平台上只用寥寥数语勾勒通话轮廓,称两人重点讨论了美巴经济与贸易,约定未来会在巴西或美国再次会面,最后用一句“我们两国一定会合作得很好”收尾,语气里满是自信,却对具体议题避而不谈。 卢拉的回应则要具体得多,字里行间都透着务实。他明确提到通话时长恰好30分钟,还特意提及两人曾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有过“良好互动”,显然是想借过往的友好交集为这次通话铺垫氛围。 更关键的是,卢拉没绕圈子,直接点出了巴西的核心诉求:作为美国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保持顺差的三个二十国集团国家之一,巴西希望特朗普能撤销对本国产品征收的40%高额关税,同时取消针对巴西官员的限制措施。 更值得关注的是,卢拉还主动抛出了一系列“会面邀约”:提议在马来西亚东盟峰会上与特朗普碰面,再次邀请对方出席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国会议,甚至大方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前往美国。 为了让后续沟通更顺畅,两人还交换了电话号码,建立了直接联系。这种主动姿态,既体现了卢拉推动美巴关系缓和的诚意,也展现出巴西作为拉美大国,在外交中寻求平等对话的底气。 可若把时间往回拨,谁能想到如今愿意坐下来通话的两人,此前曾有过激烈的言语交锋?就在不久前,特朗普政府对巴西的施压可谓步步紧逼,不仅对一名负责审理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案件的法官实施制裁,还对巴西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在美巴关系的伤口上撒盐。 要知道,博索纳罗与特朗普曾是政治上的“盟友”,特朗普政府对审理其案件的法官下手,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政治倾向,这对卢拉政府而言,既是对巴西司法主权的不尊重,也是一种变相的施压。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卢拉也没选择妥协。他曾公开痛批特朗普的行事风格,直言对方“正试图当世界的皇帝”,语气里满是不屑;更放出硬话,强调“没有对美国的贸易,巴西也能生存”。 这句话可不是空口说大话,巴西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拥有丰富的矿产、农业资源,近年来一直在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邻国,巴西早已不是只能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 那么,是什么让曾经针锋相对的双方,如今愿意放下分歧恢复高层接触?答案其实很简单:利益。对特朗普而言,巴西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作为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巴西在拉美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若能与巴西修复关系,不仅能为美国在拉美争取到一个重要盟友,还能在经济上打开新的合作空间——美国的农产品、能源、高科技产品,都渴望进入巴西这个庞大的市场。 对卢拉来说,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同样是现实选择。尽管巴西能在没有美国贸易的情况下生存,但“能生存”不代表“过得好”。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巴西的大豆、咖啡、肉类等优势产品若能重新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对本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撤销40%的关税,意味着巴西出口企业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而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这正是卢拉政府当前最需要的成果。此外,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议题上,美国的合作也不可或缺,卢拉主动邀请特朗普参加气候会议,也是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推动全球气候议程,同时提升巴西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话语权。 不过,这场看似积极的互动,并不意味着美巴之间的矛盾已经烟消云散。特朗普政府此前的制裁与关税措施,本质上是美国霸权思维的体现——习惯用施压和威胁的方式迫使其他国家让步,这种做法早已让不少国家心生不满。 卢拉虽然主动寻求合作,但也绝不会放弃巴西的核心利益,一旦特朗普在关税或制裁问题上迟迟没有行动,双方的矛盾很可能再次爆发。更不用说,特朗普“欺软怕硬”的行事风格在国际上早有定论,这次主动打电话。 或许是看到巴西的强硬态度后选择的妥协,可若后续巴西在某些议题上让步,他会不会再次变回此前的强硬姿态?这都是未知数。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美巴这次通话,也是全球多极化趋势下大国关系调整的一个缩影。
3个坏消息传来,特朗普紧急发文,美财长盼中国:别不给美国面子。特朗普接连收到三个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