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我们见今年已解放近5000平方公里领土和212个定居点   10月7日,普

天天纪闻 2025-10-08 15:47:59

普京:我们见今年已解放近5000平方公里领土和212个定居点   10月7日,普京生日当天,他召集军事领导层开会,并发表讲话。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通报,而是对2022年2月以来国家决策合法性的再次确认,也是对当前战场主动权的权威宣告。   9月30日刚刚过去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地区合并纪念日,成为理解这一讲话的关键背景。   这些地区居民以绝对多数票支持加入俄罗斯联邦的选择,从根本上为俄军的行动奠定了民意基础,正如普京所强调的,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三年前作出的特别军事行动决定是"正确且及时的"。   当前战场最核心的事实是,战略主动权已完全掌握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手中。今年以来解放的近5000平方公里领土和212个定居点,不是抽象的数字概念,而是通过系统性军事行动达成的实际控制成果。   这些土地上既有工业重镇也有农业村落,其战略价值不仅在于拓展了控制区域,更在于形成了对整个接触线的有效压制。   军事专家观察到,俄军在推进过程中展现出成熟的战术协同能力,特别是在城市巷战和野外机动中,经过实战升级的武器装备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这些成果背后,是俄罗斯军人最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普京特别强调的"无私的忠诚与对祖国的热爱、强烈的责任感、军人情谊与战友兄弟情",不是空洞的表彰,而是对前线官兵日常战斗状态的真实写照。   从赫尔松右岸的防御工事到顿涅茨克北部的拉锯战,俄军士兵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展现的韧性,构成了战略主动权的人文支撑。   与此同时,国家国防工业综合体的高效运转成为军事行动的坚实后盾。俄罗斯国防企业不仅按计划甚至超前完成了高精度武器、导弹、弹药的供应任务,更在新型装备研发上取得突破。   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推出的"立方体"-2-E巡飞弹、高精度综合体控股公司的"铠甲"-SMD-E防空系统,这些能有效对抗无人机威胁的装备,正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形成"研发-生产-实战"的良性循环。   这种体系化的国防能力,使得俄军即便在西方持续制裁下,仍能保持装备优势,截至2024年底,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的订单金额已突破570亿美元,创纪录的订单量从侧面印证了其军工体系的韧性。   面对俄军在接触线的持续推进,乌克兰军队的抵抗已显现疲态,整个战线呈现撤退态势。   但在此背景下,基辅政权为向西方资助者展示所谓"成果",采取了极具争议的行动——对俄罗斯领土深处的纯民用目标发动袭击。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明确指出,俄方军事打击的目标始终是军事设施和乌军后勤保障设施,而民用基础设施受损往往是乌方防空系统和电子战手段操作不当所致。   普京在讲话中强调"保障俄罗斯公民的安全、战略设施及民用基础设施的安全",这不仅是对国内民众的承诺,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明确表态——即便在冲突状态下,保护平民仍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深入分析当前局势可以发现,俄军取得的领土进展并非孤立的战术胜利,而是服务于更宏大的战略目标。   四地区合并后,保障当地居民安全、恢复社会秩序成为优先任务,解放领土的过程也是重建治理体系的过程。   那些重新纳入俄罗斯控制的定居点,正在逐步恢复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学校和医院也在有序重启,这种"军事推进+民生重建"的双轨模式,使得战略成果能够转化为长期稳定。   与此同时,国防工业的技术突破不仅支撑着当前的军事行动,更在重塑俄罗斯的国际安全合作格局。   改进型T-90MS坦克、"伊斯坎德尔"-E导弹系统等装备在国际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对俄罗斯军事技术的认可,这种技术影响力反过来又增强了俄罗斯在冲突中的战略回旋空间。   普京在讲话结尾向全体官兵转达的感谢,以及对国防工业的肯定,实际上是对俄罗斯国家能力的全面自信。   当西方试图通过制裁削弱俄罗斯军事潜力时,俄军却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进展,国防出口反而创下纪录,这种反差印证了普京"无条件实现特别军事行动所有目标"的决心并非空谈。   从2022年四地区公投到2025年的领土解放,俄罗斯的行动始终围绕着"保障公民安全"和"尊重民意选择"这两个核心,这既是其立场坚定性的来源,也是其能够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持续推进战略目标的根本原因。   在整个接触线敌方持续撤退的背景下,俄军的每一步推进都在夯实着特别军事行动的成果,而这种基于事实控制和民意基础的进展,显然具有不可逆转的战略意义。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