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局最近干了一件破天荒的事:主动联系美国宇航局,要求对方别乱动,让中方来调整卫星轨道避免碰撞。这是中美两国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协作。 要搞懂这事有多重要,得先看看现在的太空乱成啥样。 以前说近地轨道是 “太空高速路”,现在根本就是 “早晚高峰的市中心停车场”,堵得能让人窒息!截至 2025 年 8 月,天上活跃的卫星已经超过 8000 颗,五年时间翻了快三倍。 光 SpaceX 一家的 “星链” 卫星,就已经飘了 9000 多颗,未来还要发射到 4.2 万颗,密密麻麻的跟撒把芝麻似的。 更吓人的是那些看不见的 “太空垃圾”。欧洲航天局算过一笔账:地球轨道上所有航天物件加起来,总重量超过 1.45 万吨。1 厘米到 10 厘米的碎片有 120 万个,毫米级的碎片更是多达 1.4 亿个。 这些碎片飞起来比子弹还快十倍,哪怕是一粒指甲盖大小的碎片,撞上卫星就能把卫星炸成废铁。 之前就出过好几次惊险到让人捏汗的事。 2021 年,“星链” 卫星两次逼近中国空间站,咱们的空间站只能紧急变轨避险,当时在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安全直接悬在半空。 还有 2009 年,美国 “铱 33” 号卫星和俄罗斯的报废卫星撞在一起,碎片撒了一轨道;2013 年,俄罗斯卫星又被中国反卫星实验的碎片击中 — 每一次事故,都让太空的风险多增一分。 最讽刺的是,过去中美航天器还因为 “没处沟通”,差点撞在一起。NASA 前宇航员埃尔文・德鲁就说过,有一次两国卫星都想着 “自己调轨道避险”,结果差点凑到一块。说到底,都是美国 2011 年出台的 “沃尔夫条款” 闹的,官方合作被卡死,连个正经的沟通渠道都没有。 这次中国主动站出来说 “我们来调整”,可不是随便逞能,中国空间站早就建好了全天候监测网络,天上的卫星、碎片动向都能精准盯着,预警出错的概率比以前降了 30%。 之前好几次遇到碎片风险,咱们都能又快又准地完成规避,有这份底气,才敢揽下调整轨道的活儿。而且这波操作,直接戳破了美国的 “双标”。 一边用 “沃尔夫条款” 堵死中美官方合作的门,不让中国碰航天合作;一边又放任自家商业卫星疯狂发射,不管太空有多挤。现在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想保太空安全,光靠 “封锁” 没用,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关键的是,这事还撕开了中美航天合作的新口子。其实早有苗头。中国的卫星星座,已经和 OneWeb、SpaceX 这些外国公司私下沟通协调;北京理工大学还通过商业渠道,把实验设备送上了国际空间站。 但太空的麻烦还没彻底解决。现在管太空的《外空条约》,还是几十年前的老规矩,根本管不了 “星链” 这种巨型星座,也没说清楚 “碎片撞了卫星该谁赔”。而且中美对轨道风险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万一哪天因为 “判断差” 出了问题,还是会有麻烦。 最让人担心的是 “太空战” 的风险。2007 年中美都搞过反卫星实验,留下一堆碎片在天上飘;美媒还推演过,要是真在太空打起来,一次碰撞就能让近地轨道彻底瘫痪,到时候人类想再上太空都难。 所以中国这次主动喊话 NASA,不只是解决一次轨道危机,更是在给全世界立个新规矩:太空不是谁家的后花园,不能只想着 “先到先得”,得讲 “谁负责谁主导”。 现在 “星链” 每周都有 1600 次卫星近距离 “擦肩而过”,国际空间站都被迫躲了 41 次碰撞 , 再这么下去,谁都别想好好用太空。
中国把“太空”搬回地球!西方急了:这不是实验室是杀手锏10月4日,哈尔滨荒
【99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