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能让台湾省不会再被分出去的办法之一,就是对台湾省海峡“动手”,将台湾省直接与大陆版块,从地理方面连为一体,台湾省岛内顺应统一大势,毕竟两岸一家亲! 填海造陆把台湾省海峡变成坦途,这想法听起来就足够颠覆认知,这片海域的自然属性,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 其远在晚更新世冰河期的时候,这里就是连接两岸的“东海路桥”,古人类的足迹就曾踏过这片土地,今天的海峡作为大陆架的延伸,平均水深不过60米,澎湖浅滩一带甚至只有8.6米。 这样看来这并不像无法征服的深渊,但大自然又接着摆出了严厉的“否决牌”,这里每年超过三百天刮着六级以上大风,夏天台风是常客。 更要命的是它坐落在地震带上,1994年和2006年的强震,就是最好的提醒,任何建筑都得按IX度抗震设防,面对这样一半温和一半狂暴的自然,工程的雄心被点燃了。 有人提出用“就地吹填”的技术,让“天鲲号”那样的挖泥船大显身手,像在南海永暑礁那样,直接把海底的沙石吹填成陆地。 方案听起来很妙,既不用从大陆挖山运土,还能顺便清理航道,至于台风和地震,工程师们也想好了对策。 借鉴荷兰的三角洲工程,修建可移动的防风暴潮闸门,再用坚固的混凝土沉箱和深桩来对抗大地的晃动,但冷静下来算一笔账,热情就凉了半截。 估算的花销堪称天文级别,如果说经济账是一场豪赌,那生态代价就是一场不可逆的悲剧,这片海峡不是一片空旷的水域,它是东海与南海的航运枢纽,更是无数海洋生命的家园和通道。 这里是全球重要的渔场,是鱼类洄游产卵的必经之路,填海等于直接用水泥和沙土,埋葬掉存在了上万年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将被彻底挤压,甚至可能走向灭绝,生态链一旦断裂后果会迅速传导。 闽浙沿海的渔业产量,预计将锐减一半以上,无数渔民将因此失去生计,南沙造岛导致珊瑚白化的先例还历历在目,而这片更复杂的海域生态,一旦被毁几百年都未必能恢复。 尽管支持者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两岸车程缩短到两小时,物流成本减半,形成繁荣的“台海经济带”,同时消除军事上的天然屏障。 但这种单方面的改变,必然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和环保组织的谴责,它甚至可能成为别国施压的借口,引发周边势力的干涉,最终损害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这个填海构想,物理的连接也许能够实现,但生态、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成本,却高到无法估量,真正的连接,或许并不在于填平一片海。 而是去寻找像桥隧结合那样,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务实方案,并致力于两岸之间超越地理的心灵沟通与情感融合。
我觉得能让台湾省不会再被分出去的办法之一,就是对台湾省海峡“动手”,将台湾省直接
云海澄碧翠
2025-10-10 18:45:37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