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随口一说坑了老东家,原来谈判还有这种模式? 国庆期间,奥斯卡一波回忆可把老东家海港坑了,始料未及。 小金人称,当年不想去中超,因此面对海港邀请才漫天要价,想让对方知难而退。 岂知海港居然照单全收,让奥斯卡“骑虎难下”,最终束手就擒。 6000欧万转会费、2400万欧年薪,海港确实够豪横。 单纯从转会角度看,在金元时代这笔买卖海港并不亏。 没有奥斯卡,海港拿不到三个冠军,这是事实。 小金人在中超虽高工资,但确实办事,远比有些出工不出力的货色强多了。 但这回海港被抨击的点却另有所在,彻底颠覆了对“谈判”的定义。 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谈生意无非就是你来我往争取利益最大化。 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时都知道争取一点是一点,尽可能维护自身利益。 怎么到了海港这,居然照单全收? 这还是谈判吗? 怪不得奥斯卡当时几晚睡不着,这操作太颠覆认知,这老外在盘算靠不靠谱? 若非发生在中国,恐怕他都不敢签字,太吓唬人了。 如今旧事重提,把老东家顶杠头上了 说实话,那年头照单全收的未必就海港一家,可谁让奥斯卡说话没把门呢? 除此之外,海港还牵涉一个问题,花国企资金不心疼。 港务集团是全民所有制,钱再多也不能进私人口袋,那就花呗。 甭管谈判合不合理,人能来就行。 有道是花大家的钱不心疼,从另一种角度讲催生了照单全收式谈判。 若是民企,多多少少都想省点吧? 所以说一种模式的产生,背后总有支撑的条件,不可能凭空出现。 海港让谈判变得非常容易,也让谈判失去意义。 对此也有人会说,中超什么水平?没有诱饵人家能来? 确实,没有高薪人家不可能签约,但这么多大牌来了之后呢? 请问,我们改变了什么? 奥斯卡一席话直戳弊端,仅有不计后果的投入,最终是镜花水月。 当然,不能完全推翻金元,英超难道不是金元足球? 为何人家能风生水起,我们一场空? 其实就差在管理上,投入本身没问题,如何让投入兑现才是本事。 人家在投入前会计算得失,我们不会;人家谈判是拉锯战,我们也不会。 这才是差距所在,所以金元足球,让“金元”背锅是伪命题。 不过是有人混淆视听,避重就轻罢了。 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使用、绩效考核,有谁会去做? 中国足球是全方位的落后,球员、裁判和管理者,实在令人失望。 以我们的管理能力,限薪没错,至少没钱让人霍霍了。 什么时候管理能力上去了,再谈其他吧。
奥斯卡随口一说坑了老东家,原来谈判还有这种模式? 国庆期间,奥斯卡一波回忆可把老
爱上小老弟
2025-10-11 11:19:15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