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拒收就断供?波音公司CEO放话,一但中国航司不肯接受飞机,就将停止飞机供应,本想以此来给中国市场施压,可结果却让他“认清”了现实。 今年4月23号,波音CEO凯利・奥特伯格在电话会议上放了句狠话,说要是中国航司还因为关税问题不收他们的飞机,那就干脆不给中国市场生产了。 这话听着挺横,像是想给中国市场来个下马威,逼着咱们妥协,可谁能想到,最后反倒是他自己不得不“认清”现实,场面多少有点尴尬。 其实细琢磨琢磨,波音这会儿说这种硬话,本身就有点“打肿脸充胖子”的意思。 翻开它的账本看看,连续六年都在亏损,光2024年一年就亏了50多亿美元,六年下来累计亏损更是高达356亿美元。负债率也飙到了93%的吓人程度,股价跟2019年的高点比,直接跌没了一半。 财务状况都紧张成这样了,哪还有多少底气跟自己的大客户叫板? 更要命的是,波音手里还压着一堆卖不出去的飞机。全球范围内有55架飞机堆在仓库里,其中差不多一半都是专门给中国航司定制的。 有人说那转卖给印度或者马来西亚不行吗?哪有那么容易,折腾来折腾去,不光麻烦,还得赔进去12亿美元,这对本就缺钱的波音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再加上这几年波音飞机老出问题,要么舱门飞了,要么起落架故障,品牌信誉早就不如以前了。 这种时候喊着“断供”,更像一场会伤到自己的冒险,根本没多少威慑力。 波音大概还活在过去,觉得中国买飞机只能找它,没别的选择。可时代早就变了,中国航司的“货架”上,选项多着。 欧洲的空客早就悄悄抢了不少市场,现在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占到了65%,2023年一年就给中国交付了76架飞机,而波音同期只交付了18架,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真正让波音没底气的,还有中国自己的大飞机C919。这可不是停留在图纸上的概念,现在已经飞了快一年了,订单数更是突破了1500架。 关键是它性价比还高,比波音737便宜15%,维护成本能低30%,对航空公司来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谁能不动心呢? 而且中国在技术上也在慢慢赶上来,国产的长江1000A发动机预计今年就能装机试飞,中国民航局还建立了自己的安全验证体系,不用再完全看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脸色。 客户手里有了又好又便宜的替代品,还能自己定规矩,卖家再喊“断供”,就显得特别苍白无力了。 更重要的是,波音早就跟中国市场绑在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的生产线上,有不少零件都是中国供应商提供的,超过35家中国企业在给它供货,从成飞造的方向舵到宝钛产的钛合金部件,这些关键零件占了波音飞机机身重量的15%。 它在舟山的工厂虽然运营得一般,但也是全球布局里重要的一环。真要是敢“断供”,不光是断了自己的财路,还可能让自己的生产线陷入混乱。 更何况,美国航空业在发动机、雷达这些关键系统上,还特别依赖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真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 说到底,关税问题是美国先挑起来的,中国航司拒收飞机,是因为成本太高,属于正常的市场反应。波音不琢磨着跟自己政府沟通解决问题,反倒冲着客户发火,这思路本身就有问题。 所以没过多久,波音的态度就软下来了,再也不提“断供”的事儿,反而开始主动找中国这边沟通。 毕竟谁都清楚,未来20年,中国市场还需要超过8500架新飞机,占了全球需求的五分之一,这么大一块蛋糕,哪个理智的公司愿意放弃? 现在全球航空业已经从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慢慢走向了加上中国商飞的“三足鼎立”,波音要是还认不清现实,继续耍硬气,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其实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靠威胁、施压根本走不通,尤其是在双方早就深度绑定的情况下。波音这次的经历也说明,不管企业名气多大,都得尊重市场、认清现实,不然再硬的话也只是空谈。
特朗普情绪失控,威胁断供飞机零部件,波音千亿大单说没就没了?中国刚刚宣布对稀
【12评论】【19点赞】